
商洛日报讯(文\图 杨 鑫 李正杰)从柞水县城出发,顺着干佑镇行走5公里,沿西川河水逆流而上20公里就来到了老庵寺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两山之间的拦河水坝,宽30余米的大坝让老庵寺的山巅上也有了“湖”,两岸的青山绿树倒影在“湖”里,简直就是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在“湖”边,移民搬迁房整齐的排列着,老人们悠闲的坐在门口的板凳上,三三两两地说着闲话,放学归来的小孩在房前追逐嬉戏,连小猫也无所事事的在房前的柴剁上打盹。梯田分布在一河两岸,勤劳的人们正抓住墒情种玉米。
我们在一户人家门口看见了一棵奇特的树,说它是柏树,叶子不像,说它是柳树,却没有垂下的枝条。还是女主人张大妈给我们解答了疑惑:“这是一棵观音柳。”我们十分好奇:“怎么还有叫这个名字的树?”张大妈告诉我们,在以前医药匮乏的年代,谁要是有个感冒或者头痛脑热的话,就用这个树的叶子熬水喝。因为能治病,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树叫做观音柳。
一个名叫“老庵寺”的地方怎么没有看见寺庙的影子,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村文书,他介绍说老庵寺村海拔有1100多米,属于半高寒山区,庄稼一年一熟,所以302户70%的人都出外打工。从他记事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叫“老庵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除四旧,把“老庵寺村”改成了“立新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改了回来。这里之所以叫“老庵寺”是因为这里以前有一个寺庙,因此而得名。因为在修水库开渠引水的时候挖出来了砌墙用的红砖。在文书的带领下我们在地头看见了用来支撑门口柱子用的柱基,柱基的底部为正六边形,宽度有150公分,四周刻有精美的图案,可以想象当年这个柱子有多粗。在另外的一个地方我们见到了赑屃(音毕喜)背上驮着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碑上的文字已经看不清楚,散落在地头的碑帽子上的龙形图案还栩栩如生,依稀能看到碑帽前面刻着“皇帝万岁”,后面刻着“天下太平”。
昔日的寺庙已落入尘埃,只有这石碑、柱基向我们述说着曾经的辉煌。而这座寺庙的传说也会随着老庵寺地名的延续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