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见习记者 陈 琛)沿着山阳县卜吉沟的小路走十多分钟,便到桂家海的家,推开铁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用碎地板砖堆砌的小路,一个用旧浴缸改成的鱼缸,一把用芭蕉叶扎成的扫把,单从院子便可看到桂家海改造废弃物的痕迹。
63岁的桂家海退休前,是一位医生,家住在山阳城乡结合部的卜吉沟,人口密度大、没有统一管理,垃圾堆积如山。看着塑料袋在大风天漫天飞,原来青山绿水早已变样,桂家海下定决心,“从我做起,不往门外丢垃圾。”
废物改造再利用
不扔垃圾,就得合理利用,减少垃圾生成。2002年桂家海第一次尝试改造,将婚礼请帖对折缝合,改成红包,既结实,又美观,得到大家肯定后,桂家海开始了对更多垃圾的改造利用。
家里随处可见经他改造的装饰物。旧冰箱刷漆改造成的储物柜,红酒盒做灯柱的台灯,破衣服改做的围裙、旧牛仔裤做成的置物袋、粗布条拧成绳扎成的凳子和拖把,罐头盒做成的烛台。桂家海热心地给记者介绍每一个经自己改造的物品。“所有东西里,要数这个用红酒盒子改台灯最费功夫,当时研究了好久,才想到用来做台灯柱,于是找来灯泡、电线、开关,并把它们组合,捣腾了大半天,最终才让它亮起来。”
带动大家做环保
桂家海不仅想自己改造身边环境,还想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有时候看到别人随手丢垃圾,桂家海便默默地把垃圾捡回去,几次下来,周围人也慢慢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桂家海有一个名为“如是悟我瑜伽”的博客,里面一个环保的专题里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物尽其用”的做法和心得。
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平凡人,做不了大的贡献,便从环保开始,十多年来始终恪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往门外丢垃圾。“我还会继续坚持把物尽其用做下去,不会放弃。”
困难面前不言弃
家里产的垃圾都在自己家解决,整张的纸当废纸卖掉。细碎的纸屑用报纸包起来当柴火用。塑料袋在院子放铁桶里焚烧。其他的垃圾分类保存着等着自己想到它们的用途改造。“塑料袋和电池的回收一直是个问题,焚烧破坏了环境,我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有时候回收创造的代价比丢弃置购新品高,家人都觉得费事,而且改造的时候会因为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失败,可是桂家海始终都很坦然,“无论怎么样,我不丢垃圾的原则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