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谢非 肖云)入夏以来的干旱天气,造成了柞水县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8.4万亩农田受旱。面对旱情,柞水县营盘镇安沟村干部组织村民积极应对,并将自家门前的鱼池用作临时蓄水池,保障了周边田地的灌溉需求。
近日,记者来到安沟村二组,看到村支书王义军正在和几个村民浇地。王支书介绍,全村共有400多亩地,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黄豆,只有靠近河边的田地用水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很多干旱的玉米已经被农民放弃,他们准备提前拔掉,为种冬小麦做准备。安沟村是柞水县猪苓种植大村,全村共种有三万多窝,猪苓投资大,见效时间长,市场价高,所以种有猪苓的村民都想法设法引水浇地,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王义军告诉记者,安沟虽然是干佑河的发源地,但由于连日没有降雨,河水一度变得很小,为了以防万一,他把自家门前的鱼池当作蓄水池,白天抽水,晚上浇地,蓄满的话,能持续浇6个小时,他家周边的庄稼,就是靠“喝”这个救命水活了下来。
安沟村75岁的老党员余月新说,前几日,县上还为村里送来了4台水泵,村民自己花钱又买了4台,现在村上总共有近40台抽水水泵。“有设备我们就不愁地干了,我们的抗旱口号是‘救一亩是一亩,救一棵是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