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孙传卿 柯遵印)8月5日,在商南县地处边远的十里坪镇核桃坪村点将台组,县委书记陆邦柱一行走村入户详细询问了解拉水车日供水情况及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察看农户、养殖大户家中人畜饮水状况。县长刘春茂在清油河镇后湾村察看贫困户家中的人畜用水、致富项目等情况。一场应对旱灾保供水、保增收、保稳定、保民生的大考在商南县城乡紧张进行……
拉水、送水、打井——保供水
县城6万人用水困难,边远山区群众跑十几里山路去担水……对此,商南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深入村组农户,逐村、逐户对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情况开展专项摸底排查,查找水源、算清水账、弄清水量,制定有针对性的供用水计划,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保水、调水、蓄水”三篇文章。
在继续做好县城车辆运水,有效保证县城居民饮用水的同时,对农村饮水困难群众,特别是高寒边远山区群众、“三留守”人员、痴呆傻哑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采取截流、打机井、挖水窖、引水、送水等多种途径,成立互助组、党员送水服务队,帮助解决饮水难问题。6月下旬以来,全县共投入拉水车、喷灌设施、水泵等设备1400多台套,发放水泥200多吨,铺设自来水管道80多公里,开挖集水井、渗水坑、清理老井400处,新建深水机井80口。从丹江河向县城拉水36万吨,乡村干部为困难群众送水2000余人次。
浇灌、补种、劳务——保增收
该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用水原则,启动和修复所有水利设施,做好水渠防渗、清淤处理,减少水量流失,充分发挥渠灌、电灌、井灌、节灌和滴灌作用,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对确实无水可灌、面临绝收的田块,引导农民铲掉干枯玉米,抢抓有利墒情改种蔬菜等其他作物。同时,引导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通过“以秋补夏、以菜补粮、以工补农、以旅游补收、以劳补收”等措施努力实现受灾不减收。目前,该县共向13个镇调拨发放了价值15万元的蔬菜种子,全县2.9万亩绝收田地均得到重新翻种。县劳动部门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向外输出民工2500余人。
捐款、捐物、送温暖——保稳定
商南的旱情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8月6日,市政协向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送去了1万元救灾资金和1000多元防暑药品。8月7日,延安人行向商南灾区捐赠500箱矿泉水和2万元现金。8月18日晚,商南县委、县政府在县文化广场举办“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赈灾募捐活动,社会各界纷纷奉献爱心,现场募集善款374.52万元,收到捐赠车辆10辆,价值60万元。此外,该县所有部门单位从经费中节约5%用于抗旱赈灾。县民政、农业、水务、电力、红十字会等部门全力做好救济物资争取、储备和下拨工作。县财政给予受灾群众一定数额的抗旱补助,各镇积极协调上下游、区域间、农户间用水关系,管好用好有限水源,确保灾区社会大局稳定。
应急工程、水窖、水库——保民生
为了立足长远,确保可持续发展,商南县规划投资8000万元,实施从丹江过风楼至县城临时应急供水工程,按照100天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确保11月10日前建成通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应急供水贷款一亿元,解决资金捉襟见肘的问题。县水务局邀请相关专家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国家加大对中小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的机遇,做好全县水源水系普查,对水源、水利建设进行全面论证,在12月底前完成水库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随着这些民生远景规划项目的实施,商南县24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将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