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游击战术的成功运用,使胡宗南企图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了,一个排、一个连、一个师依次被解放军消灭。敌军把粮食全烧了,自己没啥吃,从飞机上空投下来的物资都被我们的地下民兵抢去了。半个月下来,胡宗南的部队连饿带打死伤惨重。为了解决我们部队的粮食问题,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所到之处,都有当地老百姓送粮过来。当时我军首长与士兵的生活相差无几,两天吃一顿黄米,大多数吃的是麦面。王文治印象最深的是遭遇“西北行辕”副主任马鸿奎部队的进攻。那时敌强我弱,战斗打得异常胶着,从天亮一直打到傍晚。经过此次阻击战,胡景铎师3500多人所剩无几,只有王文治跟首长十几人突围出去了。有的战士钻到了树林里,有的被打散了,而昔日文工团的战友全都跳崖了。第二天天刚亮,马鸿奎亲自带了几个骑兵连顺着川道搜山,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王文治用手枪朝树林里打了一梭子子弹,掩护首长进入了深山。
回想起延安保卫战那段岁月,王长治老人显得很激动,虽然战争艰苦,但他仍抑制不住心中对于大英雄的仰慕:“在延安保卫战中,我第一次看见王震将军,个头大,打起仗来沉着冷静,令人印象深刻”。
瓦子街战役
受到马鸿奎部队的重创后,王文治随同首长十几人来到了铜川耀县二夹川。在这里,部队重整旗鼓,开始招兵训练,走散的士兵重新集结到这里,不久就整编了3500多人。半个月后,接西北总部的命令,部队立即开往韩城。当时韩城由胡宗南部队把守,为了尽快打开韩城大门,新整编的部队与敌人打了三天三夜,才把城门打开。当晚,王文治和其他警卫员睡在三楼,首长住在二楼,到后半夜时,首长突然来敲门,大声说,“今晚我给你们装马褡子。”听完首长的话,王文治等人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觉得事情不对头,后来才知后半夜敌人已经开始围城,于是随手拿上马褡子跟首长就往外跑,“本来部队要休整三天,然后转往山西,结果后半夜敌人围城,又得开拔。”王文治说。部队连夜跑了三十多里,最终到达延安志丹县。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王文治所在的部队在志丹县休整半年,养精蓄锐,同时加强训练。没想到,刚过3个月,部队就出兵瓦子街打刘勘。刘勘当时是胡宗南部队围攻解放区的重要羽翼。国民党在西北的军队(除新疆外),有39个旅23万人,封锁黄河、严守关中,防御解放军南下。由于瓦子街地处险要,两边都是高地,只有一条迂回的沟道,易守难攻。“为粉碎胡宗南的布防,歼灭其有生力量,我们部队采用的是毛主席制定的的‘口袋战’战术,即先以一部分兵力围攻宜川,诱调黄陵、洛川一线敌军东援,等来援之敌进入解放军预定的诱伏圈后,翌日早晨,解放军集中主力向敌军发起攻击。”王文治说,这场战役打得痛快,全歼敌人5个旅,最后刘勘也自杀了,我们算是大获全胜。
王文治老人还对瓦子街战役之前消灭胡宗南一个青年师的那场“挖心战”印象深刻。他说,我们部队先派一部分人潜入敌人的指挥部,通过掌握敌人的电台、电话来调动敌人部队,使其集中在我军提前埋伏好的预伏圈内,结果不打一发子弹就收编了敌人一个青年师。
宜将剩勇追穷寇
“西北行辕”马鸿奎部队是胡宗南重点围攻解放区的重要臂膀,能否尽快斩断这条“胳膊”,关乎整个西北的战局。为此,王文治所属的西北野战军一直将马鸿奎赶到兰州。兰州山头高,处在黄河中间,大桥被敌人占据,两军交战5天,依然相持不下。半夜时分,王文治随同首长刚巡逻完战壕,敌人突然发动袭击,站岗的哨兵看到敌人黑压压一片压上来,还没缓过神就被杀了,正在挖战壕的一个营的士兵也全部倒在敌人刺刀下。“当时我的一个战友就牺牲在战壕里,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王文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