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不平的小河沟是天桥3个组群众接送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陈 波)10月28日中午两点多,山阳县两岭镇三合村十几个老人和妇女冒雨等待接回放学的小孩。“这河沟我们走了大半辈子了,一到下雨涨水还得爬陡坡悬崖绕道接送孩子,真希望能有一条放心的出行路,哪怕是简单的便道都行。”天桥组66岁老人刘淑锋道出了附近500余位村民的心声。
500群众出行难
当天中午3点多,记者看到,小河沟里十几位村民终于迎来了放学的小孩。西坡组沟垴上居住的吕锋虎看到自家小孩,弯腰背起就赶路。“我们离这远,得走快点,除了要赶这一公里河沟,上面还有5里山路要走。”71岁的吕锋虎说,明天5点多就要起床,再送孙女上学,稍微有钱的都在学校附近租民房专门照顾孩子上学。
据了解,从两岭镇三合村集场到沟垴约有5公里,散住着集场、天桥、西坡3个村民小组500多人,离两岭镇10公里,距山阳县城60多公里,和丹凤的大峪沟、商州的青岗坪村交界,交通极不便利。记者看到,村民接送小孩的1公里河沟里,山石遍布、凹凸不平。村民介绍,这是他们出行的唯一选择,也是被群众先后踩出来的最难走的一公里。“一到夏秋季,我们就得绕道从离河沟五六米高的崖坡上爬过去。”闻听记者采访,71岁的曹木林特地赶来,冒雨向记者演示了暴雨山洪爆发季节,他们在一段河沟出行的困难。他告诉记者,今年农历3月23日,59岁的村民李占虎从石蛋峡行走就跌入河沟摔死了。
农特产品贱价卖
三合村海拔1500米左右,适宜猪苓、黄芪、黄精、柴胡等一些中药材生长。长期的出行受阻,导致当地群众的农特产品只好贱价销售。
记者一行跟随村民顺河谷向上行走了半个小时,遇到药材种植大户吕天长挖猪苓。他拿着刚挖的几个粗长的猪苓告诉记者:“在别的地方,像这么好的猪苓,干货一斤要卖到150元,而我们这交通不便,药贩子步行上门收一斤只给90块钱。”据他讲,在附近几个组里,猪苓、黄芪、柴胡等名贵药材这样贱卖的事很多,而像核桃、板栗之类农副产品更不用说,一到丰收之年农民增产不增收。随同的村民刘结实抢着向记者诉说,为了能卖上好价钱,他先后背着500多斤丹参翻山越岭到丹凤去卖,来回走了一天一夜。
青年小伙娶妻难
闻听记者采访,不少群众相互吆喝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天桥组组长刘军良说,因为交通不便,村里女孩都往外跑,小伙在村里娶不上媳妇。不少像吕锋虎老人一样的家庭,受条件限制,只好招上门女婿,来让自己老有所养。而平时老人在家带小孩,女儿女婿都在外打工。
采访中,几十户里仅有的一个年轻人李小宏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烦恼。他今年已经36岁了,还没能娶下媳妇,都是因为这条路。“前后找了三四个女孩,人家觉得我人长得不错,顺河沟走了几十米,就掉头回去了。只有一个女孩说要么路通了再谈婚论嫁,要么搬出去盖了房子再说。”李小宏说,由于家有老人,就这样他直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村里在外面打工的小伙子和他境况一样的不在少数。
通组路是深山群众的梦想
三合村天桥组组长刘军良介绍,他自2001年当选组长至今,一直都在奔波修路中,好不容易在天桥、西坡两组修了一米多宽的简易便道,但下面集场一公里河沟修不出去。“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条通行的路,让三轮车能进出拉货运送化肥,让孩子们能安全上学就行了。”刘军良说,这几个组一遇到红白喜事,太难了,要几百人全部上阵,男女老少一起肩挑背扛才能把东西从沟口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