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刘华章 周烨明)近年来,商南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家家工矿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有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管理不善,措施不力,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
面对严峻形势,商南县对辖区工矿企业采取拉网式排查,加大力度整治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铁腕治污,铁拳执法,铁面问责,对工矿企业污染行为“零容忍”,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商南县柏伦工贸园,一片沁人心脾的绿色十分亮眼,厂区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扑鼻。这得益于该公司投入240万元建成的,以一座25立方米的化粪池为主体的污水分离设施。柏伦公司产生的污水经分离后,通过其所在工业园区的污水管道接入县污水处理厂实现净化再利用。
商南县坚持重点污染工矿企业排污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两手抓”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新建项目一律实行雨污分流,着力建设“零排放”企业。对重点污染企业采取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严格清洁生产审核,严肃问责污染防治工作执行不力、进展缓慢、敷衍应付的单位和个人;增加重点企业环保经费投入,完善环保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排放全部达标,并逐年减少排放量,削减污染物。
东正化工公司的前身为商南县化工厂,始建于1989年,是陕西唯一一家铬盐生产企业。由于建厂时间早、起点低,该厂没有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存放和粉尘收集的装置及设施,严重影响着周围环境。东正公司于2012年起采用原位土壤修复工艺,对原厂遗留铬渣污染的85万立方米土壤进行修复。在恢复区内,每140平方米设一个渗水收集井,将污染的土壤进行循环清洗,再对清洗液进行处理,处理后使土壤达到了国家标准。
位于商南县城东的宏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30万头生猪,每天产生废水约20吨左右。以往,生产废水都是采用沉淀-发酵-灌溉的原始方式处理。今年上半年,公司按照整改要求新建了一套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00吨的净化设施,污水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能够达到I级排放标准,可返回车间使用。
商南县千家坪钒矿从去年底开始对尾矿废水和生产工艺废水进行深化治理,投资4082万元新建缓冲池、中和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底流池等19座,对原高位水池和回水池进行改扩建,安装各类净化设备60多套,改进了原有的水处理系统,于今年5月建成运行,大大提高了厂区废水的处理率和循环利用率。
陕西华源矿业总经理杨宏波说起他们所开发的商南县千家坪钒矿项目时,对污水处理工作侃侃而谈:“污水处理是我们这个矿的重点,我们通过‘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清洁生产措施,不断加大治理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据了解,目前,改进后的千家坪钒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日处理废水可达5000多吨,基本实现了生产污水的“零排放”,使矿区成为了真正的绿色矿山、环保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