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环保世纪行活动纪实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井晓奇 马建良)金秋10月,丹江清泉终于安全送到了北京,这是首都人民的福分,也是革命老区的骄傲。千里送水,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商山儿女的智慧和汗水,也谱写出商洛市人大矢志不渝的监督故事。
丹江流域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市人大把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围绕“蓝天绿水最美商洛”主题,开展了富有创新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持续性、多角度的深层次宣传,营造出保护丹江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全社会依法治水、精心护水、确保水清的责任感。
商洛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紧紧抓住源头保持、沿途治理和出境断面水质检测三个关键环节,组织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深入重点部位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采访曝光和明察暗访活动,树典型、找问题、抓整改,使一些长期积压扯皮不清的棘手问题得到很快解决。
2013年5月和10月,组委会先后带领采访团两次深入丹江源头第一村——商州区黑龙口镇梁坪村,检查该村垃圾填埋场和生活污水生物池建设运营情况,今年10月再次到该村检查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组委会带领采访团先后7次深入商州城区柳家沟、草庙沟和小赵峪对城周边几条流域污水垃圾污染问题进行了采访曝光,形成《城区几条流域污染问题严重》《城区段仍有生活污水在直排》《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等《送阅件》,商洛日报以《发臭的河流——市区四条小河污染严重》为题作了公开曝光,引起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城区流域综合整治办公室,理顺了多年来相互扯皮推诿的管理权属关系,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实施综合治理。目前,区域内基本实现了垃圾入厢,污水进管,管理有序,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商洛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围绕丹江沿线污染防治,每年都要带领采访团沿丹江走两遍,上半年查问题,下半年看整改。每到一处,都深入街道商业区、中心卫生院、学校、文化广场、移民小区、村卫生室、百姓住户,突击检查房前屋后、公共厕所、垃圾池箱等角落,了解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清理运营情况,检查农村医疗垃圾和废水收集处理情况。2013年5月,采访团发现312国道商州至丹凤段沿线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十分严重,个别集镇河堤两岸生活垃圾成片堆放,生活污水直排丹江,群众意见很大。组委会将这些问题制成光碟连同“丹江流域水污染在加剧”《送阅件》一并呈送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县区政府,催生了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市政府于2013年8月28日及时召开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并全面启动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今年10月17日,当采访团再次沿途回访时,发现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沿线的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出境断面水质监测一直是商洛环保世纪行关注的焦点。2013年6月和11月,组委会先后两次深入商南、山阳两县,对丹江出境水质湘河和金钱河漫川自动监测站进行检查,详细查阅在线监测记录,认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两条河的水质尽管均已达标,但上下波动较大,存在不稳定问题,要求将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查找原因及时解决。今年7月,采访团再次暗访两个地方,发现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提升。
市人大将环保世纪行活动与人大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组委会坚持每年深入7县区开展集中采访和明察暗访各一次,锲而不舍尽责履职。在推动解决如柞水大西沟、洛南黄龙钼业小区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的同时,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市环保局健全了工作机构,通过公开招考和遴选考试为机关和系统选拔了30多名业务人员;丹凤县镇镇都设立了环保工作站,配齐专职工作人员;镇安县在境内所有河流实行了三级河长制,定河段、定人员、定任务,将监管责任从县政府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组。积极推动市县区政府在农村集镇、移民搬迁点和重点社区推广实施人工湿地生物净化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和根本无法正常经营运转问题。今年,组委会分两个阶段深入7县区明察暗访,听取县区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汇报,查看治污工程现场,座谈商讨河道排污问题,提出水源地保护建议18条,支持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供水前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