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26岁的镇城社区大学生村官张丰玺在公司查看白云石的纯度
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协会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做爱心公益活动
灵龙镇东铺村大学生村官王锋和烟农一块挑选烟叶
选择放弃城里白领生活,到最基层农村锻炼,成立合作社、办企业、带领后进村翻身、利用网络助家乡农产品闯天下、搭建爱心桥梁……一群血气方刚、激情澎湃的大学生,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扎根深山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堪称大学生村官的青春榜样。近日,记者深入走访镇安大学生村官,将他们具有代表性的事迹组成“新闻拼盘”,让读者来品味绽放青春之花的大学生村官的美。
烤烟村的领路人
王锋,2009年7月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现任镇安县灵龙镇东铺村支部副书记。
“2009年毕业后,我曾在北京从事家电销售工作,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家乡跟发达地区的差距,滋生了一个梦想——回到家乡,去改变乡亲们的生活状况。”11月23日,正和村民一起挑选烟叶的王锋说。
五年前,东铺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考虑到村里有种植烤烟的历史,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大量土地闲置,加上种植烤烟的政策较好,王锋和村干部就把烤烟选为发展的主产业。可是,去做工作时,却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无奈之下,王锋只好选择单干试试看。2010年,王锋贷款5万元租赁了60亩地种植烤烟,当年净赚12万元。这在东铺一下子炸开了锅。2011年时,全村自发种植烤烟500多亩,实现产值120多万元。2012年初,王锋成立了烤烟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下设机耕、起垄、栽植、大田管理、烘烤、分级、销售等七个分社,全社成员达200多人。每当烤烟种植忙季,王锋请人帮工,自己却忙着给烟农传授技术。就这样,村上出现了尚国明等一批有名的烤烟产业大户,东铺村烤烟由原来的不足100亩递增到现在的1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
在烤烟产业的辐射带动下,全村相继成立了蚕桑养殖、核桃种植等专业合作社,有效盘活了全村的各项产业,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子。
王锋说,五年来每当他想“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就会想起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这首歌: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我相信,只要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不动摇,就一定会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扎根农村探寻创业梦想
张丰玺,201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镇安县永乐镇镇城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大力支持,许多在农村创业成功的案例时时激励着我,一定要回农村去找到创业的‘金矿’。”就这样,2012年8月,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张丰玺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在基层农村探寻每一个创业机遇。
2013年,镇安启动“镇云一体化工程”和102省道拓宽工程,张丰玺和朋友的聊天中得知全县建设所需排水管道都是从西安运来的。“我们这里有水泥厂,旬河和干佑河蕴藏着大量优质河砂,如果再拥有自己的水泥管涵建材及各种水泥预制品厂,不就填充了当地市场空白,还可以销往周边市县,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经过近两个月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学习,2013年3月,张丰玺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管涵厂投产,产品深得承包商的好评。截至2014年10月,管涵厂销售额达50万元,辐射带动30多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