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这里的山茱萸缘何无人采摘

这里的山茱萸缘何无人采摘

2014-12-09 09:55:38

村民彭丹红指着满园红彤彤的山茱萸说,今年价格太低了,采摘划不来。明年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汪 锳)村民彭丹红指着满园红彤彤的山茱萸说,今年价格太低了,采摘划不来。明年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山茱萸价跌无人采
  眼下正是传统中药材山茱萸成熟采摘的时节,在丹凤县山茱萸的主产地寺坪镇,一串串的山茱萸挂满枝头,却鲜有人采摘,部分采收了的群众也因为价格低贱直摇头。
  12月3日,记者在寺坪镇看到,沿路沿河两边,以及农户房前屋后的树上,到处挂满了红艳圆润如玛瑙的山茱萸,但树下却没有采摘者的身影。在寺坪镇瓦房村彭丹红家门前,大片的山茱萸红得鲜艳欲滴。“这是邻居徐晓军家的,往年的这个时候,他都回来摘完了,今年恐怕不会为收这些山茱萸回来了。”彭丹红说,主要是因为价格太低,不划算。他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手脚麻利的壮劳力,每天最多能摘八十斤,一斤湿果子经过水煮、去核、晾晒,到最后能干成一两多干山茱萸皮,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是一斤干皮子8元多钱。这样一来,一天能挣60元左右。“这还包括人力、功夫在内,而现在市场上一个小工一天都要挣个80到100元钱。”
  彭丹红说,他家也栽有三亩多地的山茱萸,大概有七八百株。每年鲜果子能收4000多斤,差不多能干500斤皮子。今年,他挑果子红一点好一点儿的摘了,晒干的皮子到现在也没见人上门来收。
  曾经也是金串串
  “上世纪中期的时候,山茱萸特别走俏,差不多能卖到80元一斤,价格最高时,还有人卖到一百多一斤呢。后来价格慢慢地跌下来了,去年最好的才卖到15元一斤。”三间房村李安民说。“以往这个时候,山上到处都是采摘山茱萸的人,村民白天采摘,晚上在家制作萸肉枣皮,见面谈的也大多是关于山茱萸的话题,每户人家都有不菲的收成,可是现在,别说深山沟里,就是路旁伸手可摘的山茱萸,也基本上没人摘了。你看像这种已经开始烂了,转黑了,按照以前早就采掉了,现在是没人采,还挂在这里。”“现在都出去打工了,价钱不好,都不大愿意摘,还是打工合算。”村民张亚成说,山茱萸现在的价格和原来的价格已经是不好比了,现在稍微有一点劳动力的都不会去采山茱萸,就是在县里打打工他也有一天150元钱,而他采山茱萸只有五六十元,不合算。
  龙王坪村的谢长军家栽植的山茱萸在当地是最多的,大约有三四千株,今年果子长势好,但是没人回来帮忙采摘,雇人采摘不仅包不住成本,还要赔出去很多。看着满坡的红果子不摘又觉得可惜,他想了个法子,如果谁想摘就来摘,一棵树只要给他10元钱,前提是不要破坏树就行。“要是全部都采摘,今年全镇产量能有六七百吨。”寺坪镇镇长龚富杰想向记者介绍。
  质量不好是主因
  山茱萸作为六味地黄丸、肾气丸、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而被人们熟知。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是丹凤县特别是寺坪镇群众的一项主导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家家户户都栽植有山茱萸。为此,寺坪镇成立了山茱萸专业合作社,丹凤县依托山茱萸资源,也于2007年开发生产出了商山红山茱萸果酒,受到市场好评。
  既然山茱萸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当地也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为何价格会一直走低,销路会成为制约难题?寺坪镇干部王文平告诉记者,不是山茱萸不值钱了,而是质量不如以前了。今年,有好几个厂家来当地考察过,都检测出果子上农药残留超标,只好无奈离去。在走访中了解到,原来,这几年,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山茱萸病虫害越来厉害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治,茱萸果就会发黄、变黑,整株就没有产量了。直接给山茱萸鲜果上喷洒农药是当地农户防治虫害的方法,每年7月挂果期喷一次农药,之后在果子成熟期再喷一次。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