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秦岭深处梁坪村的电气化生活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王世华)室外初雪烂漫,寒风刺骨。室内暖风阵阵,温暖如春。“储存食物有冰箱,休闲娱乐有电脑、电视,天气冷了有电暖气、空调,这就是我们梁坪村群众幸福的电气化生活。”12月10日下午,商州区黑龙口镇梁坪村支部书记张述正家里,说起电力助农话题,他就像打开了关不上的话匣子。
梁坪客家山寨位于秦岭大山深处,是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农耕文化气息浓郁。早在上世纪末,这里就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述政的带领下,进行了封山育林,保护山坡植被,将长江的重要支流——丹江源头牢牢地保护起来。所以,大家又称这里为丹江源头第一村。这里完整地保留有梁坪客家先民们传统生活方式时的水打磨、人推碾、土法榨油等古老作坊,还有展示秦岭民俗风情文化的古老先民农耕时代用过的犁、铧、耙、耱、小推车、笼担、纺车、油灯、织布机等器物,所以,这里现在又成了一个人们观光、旅游、访古、探幽的好去处。张述正说,梁坪村在保护丹江源头资源,开发旅游观光产业中,是电力的发展与服务,在点亮着梁坪客家山寨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通电的当晚,全村放鞭炮、看电影,比过年还热闹。”张述正说,他从小喜欢看书,但是由于村子里没有电,他都是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必须要凑着豆大的灯光才能看清书的内容。每次看完书,两眼熏得通红,鼻腔全是黑烟。村民都盼着什么时候能拉上电就好了。
1986年11月,位于秦岭深处的梁坪村在政府和电力部门的扶持下,把电拉进了村子。“山寨要通电了,山寨要通电了……”村民们奔走相告。张述正说,寒冬腊月里,虽然寒风刺骨,但是大家拉电的热情像火一样热烈。当年只有十八九岁的他和大伙跑前跑后帮助施工队扛电杆、拉线,最后,大家看张述正在拉电中出的力最大,就一致决定为张述正家第一个通电。
现任黑龙口镇供电所所长郭中华当年是电管站的电工,他对通电当天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天晚上百村民聚集在张述正家,电灯亮的那一刻,鞭炮齐鸣,欢呼声四起。许多人还热泪盈眶,比过年都要热闹。”张述正说,为了庆祝通电,村子里还从城里请来了电影队,扎扎实实地在村里放了三天电影。
“什么时候电能随便用、敞开用就好了。”今年51岁的梁坪村民吴从彦说,当年他的家里电通了后,皎洁的灯光洒满了黑漆漆的堂屋。那会看着亮堂堂的电灯,越看越爱看,有时候能盯着看十几分钟。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形势紧张,村民们都手头拮据,除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把电灯打开,其他时候舍不得开。
然而,好景不长,张述正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户户通了电后,大伙发现,一到过年过节,电灯亮的多、用电量大的时候,电灯就变得又昏又暗,能看到电灯里面的钨丝像一根根烧红的铁条。
后来,电灯变得昏暗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再后来,大家发现村里有个别家庭条件渐渐好起来的村民偷偷的使用电炉子。于是,当时村委会每到冬天就多了一项工作内容:抓使用电炉子的人。
张述正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看来,使用电炉子是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正常需求,但是在当时,电压本来就低,一家使用电炉子,全村子的电灯都不亮堂了。
供电所长郭中华说,当年由于条件限制,梁坪村200多户村民只有一台变压器,2000年左右,电力部门为村子里增加了一台变压器。虽然台区增加了,但是由于村子低压线路路径长,还是不能保证村民越来越大的用电需求。
张述正说,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经济宽裕的村民家里购买了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用电量大了,电压更加不稳。往往是电视开不了机,家里的保险丝老是断。村民都盼着:什么时候电能随便用、敞开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