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捉马沟的新生活

捉马沟的新生活

2014-12-23 10:25:29

捉马沟移民新村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 涛 通讯员 孙传卿)捉马沟,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地方,它位于商南县城西7公里的城乡结合部。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过着勤劳而朴素的生活。近年来,该村依托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的包扶支持下,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绩。
  美丽的传说
  在商南县城至清油河镇相距20公里之间,分布着三个古老街镇。因地名都有一个“马”字而著称。自西向东依次为“失马寨街”、“捉马沟街”和“挡马店街”。
  相传五代以前“捉马沟”原名叫“老君沟”,因后汉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和开国元勋郑恩辗转于此,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故才改成现今之称呼。据说当年,太祖教郑恩学骑术,一路行走至双庙岭下永安寨时,赵匡胤欲亲自试骑此马,不料马儿受惊,脱缰东逃至虎坡上边五里店时,遇迎亲队伍,又调头往回跑,当回跑至老君沟时,被前来追赶的郑恩和赵匡胤捉住。后来赵匡胤做了太祖皇帝,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试马”“挡马”“捉马”三地改为地名。“捉马沟”也就由此而来。《西安府州志》、《商州总志》及《商南县志》中皆有记载。
  旧貌换新颜
  捉马沟村面积9.7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503户、1998人,全村耕地面积约620亩。深冬季节,从商南县城沿着312国道向西7公里处,美丽的“捉马沟”村呈现眼前。高大的门楼漂亮而又古朴,一幢幢“别墅”错落有致,蜿蜒的道路宽敞明亮,篱笆、菜园“秩序”井然。“要知道村子建的这么美,我当初就不嫁出去了!”这是该村一位嫁出去的姑娘再次回家时发出的由衷感叹。
  “以前这里村民乱搭乱建屡禁不止,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村主任王甲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村按照“发展优先,典型示范,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新农村发展规划。新建了2个竹制牌楼,对一期60户移民楼增建了马头墙,按统一风格对街面墙贴了面砖,对外墙进行涂白,硬化道路3500米,铺设地面砖1000平方米。
  环境改善了,文明风气变浓了。该村将文明风尚融入到建设的点点滴滴中,在新建的景观围墙上,有“天上不会掉馅饼,勤俭发家最光荣。应用科学快致富,生产经营一条龙。有事善良礼为先,帮贫扶困助人乐。遵纪守法保平安,共建美好新家园。”等标语、墙画。
  “捉马沟”里结亲戚
  在今年的“双包双促”工作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先后9次来到捉马沟村,进组入户,走访调研,倾情帮扶。
  “刘部长视群众为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她在手机上把帮扶户姓名直接存写为‘亲戚某某’字样。”袁晓斌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市委宣传部在捉马沟村部二楼成立了“双包双促”工作办公室,制定有规章制度,有床和铺盖等。包扶干部入户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吃饭掏饭钱,干活不要一份工钱。
  村民石显中,妻子身体不好,一直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挣钱。刘淑慧得知情况后,鼓励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在刘淑慧的帮助下,石显中如今已成为建筑小工头,手下30人跟着他干,年收入10万多元。
  村民吴梅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做得一手好饭菜,平日在家干农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刘淑慧告诉她,如今农家乐很吃香,只要手艺好,饭菜有特色,客源一定不错。果然,吴梅在移民小区办起“卓马农家乐”后生意一直很好,并上门为农村的红白喜事承办酒席。
  余勇以前做生意赔了本,意志消沉,刘淑慧部长帮忙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在县城办起“肉饼大王”餐饮,年收入近10万元。杨忠在5万元贴息贷款的扶持下,发展了5亩茶园。陈常太办起理发店,月收入3000多元。
  副部长张建军包扶的贫困户罗文喜,以前有电焊、电路技术,得到5万元贴息贷款后,在国道边办起汽车维修厂。
  这些原本生活贫困的村民,在市委宣传部的帮扶下,如今家家户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市委宣传部还帮村上制定了三年发展帮扶规划,邀请职业学校老师,对捉马沟村及周边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集中厨艺培训;扶持村上2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引导村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建起金银花基地100亩,油茶150亩,新发展茶叶100亩,科管500亩。投入20万元修便民桥一座,为村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了捉马沟对外宣传网站。按照每人130元标准,为36名贫困户在外务工者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有一个标志性村庄牌楼、有一个标志性景观墙、有一个主导产业增收项目、有一个群众休闲的文化广场、有一个地方特色农家乐、有一所达标的幼儿园、有一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移民新村、有一个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在市委宣传部的扶持下,捉马沟村正按照“九个一标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 相关阅读
  • 给“亲人”修致富路

    区交通局将优质核桃树苗分发给群众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左 京)“多少年了,这45公里的进城路都是压在全村几百口人心上的一块大石头。娃们上学、大人进城打工,甚至给娃娃说媳妇,人家都嫌咱...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