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28日,汪全现慰问联盟村困难群众。
大爱无疆 乐善好施
作为一名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汪全现沉浮于商海,却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从创业之初到企业发展壮大,他经历了近15年的风雨磨砺,才终于玉汝于成。他说,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包含着艰辛与困苦的奋斗历程。我们应该学会在解决困难中求生存,在历练意志中求发展,在发展壮大中懂得感恩。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汪全现在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把自己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企业越发展,为社会作的贡献就越大。公司成立之初,他便从老家有选择地带出了10多个最困难的乡亲,如今,公司里有50多名来自老家的贫困乡亲,他们都少知识、缺技术,为了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始时,公司领导层有人不同意他的做法,认为不如招些有知识、培训上投入少的工人,能省出不少钱。可他认为,这些人才是更需要帮助的人。如今,这些老家的“困难户”年收入都在四五万元以上。让他们感受最深的,是汪全现无论工程赚没赚钱,到了发工资的时候,该给他们的工钱总是一分钱也不会少。
与此同时,汪全现也始终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2005年,联盟村修桥,资金十分紧张,汪全现知道后赶回家把准备建房的三吨多钢材和3000元现金交给村支书张普江,使建桥工程顺利完工,解决了数十户群众特别是孩子雨季上学的难题。为改变村民走路难的问题,汪全现又带头捐款1万元,雇用装载机,组织村民用三个多月时间把村上最难走的道路打通。联盟村离镇政府较远,村里的孩子上学不方便,而村里的小学校舍因年久失修而致危,他又慷慨解囊并督促村上修缮校舍,终于赶在秋季如期开学。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汪全现听到家乡部分群众房屋致危的消息,立即赶回村里,深入到受灾群众家中,给每户送去200元慰问金,让乡亲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鼓励了乡亲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当地政府在联盟村卢家坪为“5·12”灾民建设安置点时,汪全现主动垫资10万元,负责总造价60多万元的基础处理工程,使11户灾民按时搬进新居。每当乡亲们对他表示感激之情时,他总是诚恳地说:“我现在虽然不富裕,但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应该的。”
饮水思源 常怀党恩
汪全现常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是个党员,现在所做的也就是在尽力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还说,我的成长和进步是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咱任何时候走到任何地方都要有党性观念。每到缴纳党费时,他总是第一个把党费缴到村党支部。他说:“农村党员缴纳党费虽然不多,可咱常年在外,村里许多义务都没有履行到,回家交党费是咱的义务。”
镇上许多认识他的人,对他的所言所行感受很深。他现在虽然常年在铜川居住,并已进入“富人”行列,但他却把热爱党组织的一颗心留在了家乡。2013年1月镇安县委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为农村因病返贫农民开展大病救助,1月25日,米粮镇要在七里峡街道举行募捐活动,汪全现得知后连夜赶回,当场捐款3000元。在他的带动下,现场共募得捐款5万多元。同时,汪全现还给联盟村老党员、五保户以及困难家庭送去两万余元的过节礼品和新年红包。2013年4月芦山地震后,汪全现主动与铜川市王益区政府联系,捐款1万元;2014年1月24日,汪全现又为西沟敬老院20名孤寡老人送去保暖内衣、大肉、苹果等过年物资,还给附近十余户特困村民分别送去300——500元的慰问金。返回途经欢迎村时,他听该村支部书记张修军说村上修路缺资金,又把身上仅剩的1000元现金掏出来递给了张支书,让他用来帮该村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