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八传统古会是商南群众的盛大节日

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赶庙会

收麦农具是传统交流物资
留守妇女带来了自己编制的生活用具

收麦农具是传统交流物资

传统古会是乡民群众的商品交流会

乡村手艺人也来赶盛会
文/图 柯鑫 张瑜
农历四月初八,是商南一年一度的传统古会。这天,商南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往往万人空巷,街坊四邻、亲朋好友,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加入了赶会的人群之中。“走,赶会去。”“今天赶会了没?”也成了人们见面打招呼使用最多的两句话。天公也会成人之美,云彩遮住了骄阳,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愉悦地赶着人潮。
赶会的主会场绵绵延延从刺沟口向东到朝阳路,凌晨四五点钟摆摊的人们就忙碌起来,打破了平日的宁静,七点以后就变为喧嚣,空气中热闹的成分也开始蔓延。平时只需十几分钟走完的行程,在这人与人接踵摩肩的日子里却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完。
形形色色赶会的行人,有的是有备而来的“买客”,有的是随便逛逛的“看客”。抱在怀里的幼儿,蹒跚走路的孩童也是众多赶会队伍中人数较多的一支,在卖小金鱼的摊位前、卖氢气球旁、卖玩具边都能见到他们小小的身影,当长辈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之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会上售卖的东西多到衣服鞋袜,家用农具,少到手工针线无不吸人眼球,引人驻足观看,人们在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中买走了自己中意的物品。卖衣服鞋袜的生意人通过小喇叭、大嗓门儿不断吆喝着,前来买的人也试试这,看看哪,各种爱不释手。卖大扫帚、簸箕、竹笼子、筛子、面罗、连枷等农具的多为老手艺人,他们有的还在现场编簸箕、蒙面罗,正值农忙收割小麦时节,这些农具受到了部分人的青睐。在各种各样售卖的小物件中,最为美艳的莫过于农村巧手老妪染制的五颜六色丝线、做的小花鞋、纳的鞋垫、绣的小孩肚兜、剪的鞋样花,平日里几乎见不到的民俗美都在这天让人大饱眼福。来到会上,或许你觉得有的东西俗不可耐,但这些传统的、手工的还是会让你心头一震,怀旧的感觉潮水般袭来,那或是包含了浓浓的“乡愁”。
赶会的人,有的早上走的比较早,在转完一圈后,不知不觉饥肠辘辘,在小吃摊上买个饼子、买几串烤串边走边吃,或者坐下吃碗神仙叶子凉粉、吃碗凉皮、吃个粽子也是悠哉美哉,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