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妇幼保健院发挥优势,医务人员深入村里为村民热情义诊。
近年来,借助市妇幼保健院的帮扶,石堰河村的香菇、木耳、油菜、茶叶等产业也雨后春笋般出现。叶金香就是依托产业稳步实现脱贫的一个。叶金香是因患有三十多年的慢性病而丧失劳动力,加上孩子上学导致贫困,考虑到叶金香的实际情况,市妇保院包村干部为其争取到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作为产业资金,种植了5000多袋袋料香菇,预计到年底能收入近3万元。和叶金香一样,余顺江依托养羊致富也尝到了甜头。在市妇幼保健院的帮扶下,余顺江依据有利的居住环境,依靠扶贫贴息贷款,开展养羊等养殖产业增加收入。去年年末,老余靠卖羊挣了一万多元,目前,老余的山羊已经由50多头增长到100余头。找准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是市妇保院在包村扶贫工作中总结的一条宝贵经验,扎实的精准扶贫工作使石堰河村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双包双促 石堰河焕发了新生机
7月23日中午12点,石堰河村部室外温度高达38摄氏度,但是从市上赶往这里义诊的市妇保院专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了义诊,前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市妇保院的义诊专家们特辛苦,汗流浃背,简单用手巾擦一下,就又开始。”村主任王关宇说,“我们周围群众都很感动,不少人就主动拿扇子给专家们扇风降温。原本五个小时的义诊,结果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当日,市妇保院为石堰河村群众诊治和咨询达371人次,免费送去价值5000多元的药品。
23日晚上8点,落日刚带走酷暑的炎热,石堰河广场上就迎来了五六十人的广场舞队伍。人群中,年过七旬的老人摇扇观望,五六十岁的大妈们尽情慢舞,就连暑期回乡的几个大学生也赶来凑热闹。“石堰河村在市妇幼保健院的帮扶下,的确变化很大,路通畅了,环境卫生好转了,就连村里老人们在致富的同时,也不忘追求精神生活,都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回乡避暑的该村大学生小王介绍。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市妇保院在包村工作中认真调研了石堰河村的地域、资源等实际因素,将扶贫与扶智工作相结合,长期开展义诊对村民进行疾病治疗,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提升村部建设,从长远和根本上进行扶贫。包村扶贫一年多来,已为贫困户送去种养殖实用技术资料200多册,引导技能培训43人次。
为解决边远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市妇保院积极争取卫生项目专项资金5万元,为石堰河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极大改善了石堰河村环境面貌,切实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市妇保院今年又争取资金20余万元用于修建村里便民桥和道路拓宽以及产业发展,来加快石堰河村容村貌改变。截至当前,村上1座便民桥已修起,一公里的通组路正在硬化。
“市妇幼保健院一年多的帮扶,做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让我们村变得更美,更富了。”村支书汪海青说,“我们村民都铆足了劲儿,绝不能在奔小康的路上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