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连片整治出成效 农村环境变美丽

连片整治出成效 农村环境变美丽

2015-10-22 09:40:1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污水处理是难题,丹凤县下大力气,在沿丹江主要支流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在规模较大的村庄建小型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将周围群众生活污水统一进行收集处理,从根本上消除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美化净化生活环境。在对污水日常管理上,实行“河长制”,由“河长”负责辖区主要河流的环境卫生,并在312国道建成应急池3个、应急拦截坝7个,用以预防突发事件污水的排放。
  立足县情实际,让全县垃圾回家,使家园变得美丽。县上给各镇配备垃圾箱、垃圾清运车等设施,为每户群众发放垃圾箱,从培养群众习惯入手,实行垃圾入箱,在垃圾处理上,城乡结合部直接将垃圾送进县城的垃圾填埋场,重点镇由镇上科学选点,对村民垃圾进行处理,其他村实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定点处置”的办法,选择合适位置,对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县上采取县财政补一点,镇财政挤一点、受益门店、单位和群众出一点办法,共同集资,承担各镇、村的日常拉圾处理费用;给重点村镇招聘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负责清运垃圾、设施的管理、运行与维护。一系列的措施,为保障垃圾处理长效化结实网带。
  据了解,项目实施以来,全县总共投入3334.17万元,为丹江沿岸的棣花、商镇、龙驹寨、铁峪铺等8镇办54个村共建成人工湿地16个,埋设污水管网29540米,累计日处理污水量570吨;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110处;建设堆粪棚23个,沼气池37座,购置垃圾桶2.4万个,分类式果皮箱1100个,密闭式垃圾箱450个,垃圾清运车50辆。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物质保障。
  重监管 综合施策保护环境
  项目建设逐步实施,项目区设施的正常运行、环境的维护成了重中之重,如何让这些设施发挥好作用,长期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丹凤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与治理并重,综合施策保护环境。
  首先,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凡是进入丹凤境内的企业,将环境评估放在第一位,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坚决不能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律不放行,全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了100%,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深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丹江流域污染防治3年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促进城镇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淘汰和取缔了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十五小”企业关停取缔率达到100%。全面加强动态监管,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丹江丹凤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再次,加强环境监管,各镇设立经济发展和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辖区环境保护、丹江流域污染防治、省级生态县创建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县财政每年为各项目镇预算15-20万元设施运行维护费;成立环境应急处置机构和队伍,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立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尾矿库一律停止使用;对饮用水源进行专项检查,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
  增活力 加快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环境变美了,同时也带动产业经济转型,释放了生态红利。
  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县上通过连片整治,推广“基地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精深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丹凤特色的循环产业体系,建成华茂、民乐、万湾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丹凤忠山魔芋、丹凤葡萄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好了,污染小了,为农业发展打好了基础。近年来,全县认证有机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45个、基地29个,部分产品成了省级知名品牌,在市场上销路极好。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