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阳故事,凝聚发展合力”系列报道之十六
一条条宽阔的通村入户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处处产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一幢幢崭新别致的农家新居鳞次栉比,一个个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由线成片,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走在山阳县的乡村阡陌随处可见的场景。乡村变美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生活在新农村的人们日子越过越滋润。
近年来,山阳县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扣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居环境、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五大建设”为重点,从2012年开始,每年筹集资金5亿元、水泥5万吨,启动建设50个新农村示范村,逐步实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覆盖。连续4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8.05亿元,建成新农村示范村202个,覆盖率达84.5%。
产业支撑创物质文明
昔日荒山野岭,今日“绿色银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出效益。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实施村庄整治,产业扶持,打造一批专业户、产业村,支撑新农村建设,为农民致富探索新路子。县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单”,贫困户依照“订单”放心生产,企业按照“订单”保护价收购,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天之润、恒瑞、家金等农业龙头企业与1.21万贫困农户签订中药材、核桃、茶叶、魔芋等订单种植3.66万亩,与0.48万贫困户签订生猪订单养殖6.2万头、肉鸡订单养殖65万只,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金川封幸公司在漫川关、法官、宽坪等黄姜最佳实生区,与2.83万农户签订“黄姜订单”种植17万亩,户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天竺山镇一位干部告诉笔者,过去大部分村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许多人都外出务工去了,日子过得很拮据。实施新农村建设后,驻村干部考虑到这里森林植被好和蜜源多的优势,引导农民饲养中华蜂。再加之县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带动贫困户创业30户以上的合作社予以10万元奖励,于是他们创办养蜂合作社抱团发展,如今按户均20至50箱规模,已发展养蜂社员50家,养殖中华蜂1150箱,社员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合作社所在的铁炉组80%贫困户走上了养蜂致富路。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以药、果、畜、茶、特五大主导产业和核桃、板栗、生猪、牛羊、土鸡、茶叶等特色农业“十大件”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主战场,精心策划实施和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引领、产城互动、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20个,做大做强“五大种养业”和特色农产品。由金川封幸、恒瑞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40个、农民专业化合作社288个、立体农业示范户202户,形成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村容整治保生态文明
小桥流水、竹林花香伴随着老人喝茶聊天、小孩嬉闹,前店子村农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产业支撑型新农村、城镇带动型新农村、田园观光型新农村、旅游开发型新农村等一批不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点不断涌现,使得农村的生活惬意而美好。
漫川关镇前店子村村民万万没想到,原来道路凹凸不平、垃圾遍地,今日却成了徽派仿古一条街,自家门前还竖起了路灯。现在,有的人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了农家超市,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漫川人家、蔬菜观光园、文化休闲广场建在村头,各种文化符号点缀在村子的角角落落,村民生活环境巨变,一跃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吸引了远近的观摩团和游人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