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肖云 余婷

戴云山顶,这座孤零零的院落里,电视转播人默默的坚守着。

山上气温低,多雾,电视转播人常说,他们生活的地方如同仙境一般。
在商州城西15里处的戴云山上,有一个红砖围砌的小院,因为占据着这座山的制高点,所以显得格外显眼,这座小院就是商洛广播电视转播台的所在地。
商洛广播电视转播台成立于1970年,属于三级艰苦站台,是我市唯一一个骨干发射台。该转播台承担中央一套、中央七套、陕西一套、商洛一套电视节目和中国之声、陕西新闻、陕西农村、商洛人民广播电台一、二套调频广播节目,覆盖商州、丹凤、洛南等区县。为了保障群众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有一群人常年坚守在这座海拔1220米的高山上,他们忍受着物资的匮乏和精神的孤独,将无悔的青春奉献给平凡的岗位。
责任以秒计算
因为山高路远,转播台值班实行轮班制,一班4个人值机,平均半个月换一次班。11月17日是上山换班的日子,主任刘晓军一大早去菜市场采购了够两周吃的蔬菜、粮食,再捎上值班的同事,就往山上赶去。天上下着小雨,车子小心翼翼的沿盘旋的小路行驶着,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湿漉漉的雾气也愈加浓重,逐渐封锁了前方的视线,能见度不到5米。这时,山体的拐弯处突然窜出一辆相向而行的农用车,我们的心一紧,而司机却驾轻就熟的停下让道,继续前行。刘晓军笑着和我们聊起了家常,他说自己已在山上呆了20余年,从值机员做起,到现在负责整个台的业务、人员管理及后勤保障。刘晓军坦言,自己一开始就喜欢研究无线电技术,虽然工作和生活环境都非常艰苦,但就是这种纯粹的热爱,让他克服了困难,慢慢适应了高山的生活,并成为台上的业务骨干。
“机器正常运转就是我们的使命。”刘晓军说,发射机一旦出现故障,省上马上会检测到,而且因故障所担的责任是以秒计算的,所以他们的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有一次,他从山上轮班下来,刚回到家准备吃饭,就接到山上值机员的电话,称一台机器出现故障,需要马上维修。挂了电话,他连饭都没顾上吃,立即向台领导汇报了情况,并协助联系技术人员与车辆,迅速赶到山上排除故障,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像这样牺牲节假日,处理山上工作的情况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当上主任后,刘晓军更忙了,转播台上的各种事务,大到转播设备出现问题,小到灯泡坏了、下水道堵塞、买菜买粮等,全都得他来管,但是他却没有一丝怨言,反而心疼手下的人,害怕他们在山上无聊苦闷,便每周召开生活例会,并定期组织各种比赛,让大家提出想法要求,倾诉心中的烦恼,激发生活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在山上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刘晓军说,戴云山海拔1200多米,山顶上没有水源,用水难题一直没法彻底解决。为了解决大家的吃水问题,前两年修了一个蓄水池,积存雨水维持日常生活,但一旦遇到干旱气候,水源就断了,必须得找人从城里运水。刘晓军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水比油贵,在做饭、洗漱等用水方面,大家能省则省,非常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