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戴云山上的守望

戴云山上的守望

2015-12-17 09:00:09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记者 肖云 余婷

戴云山顶,这座孤零零的院落里,电视转播人默默的坚守着。

戴云山顶,这座孤零零的院落里,电视转播人默默的坚守着。

山上气温低,多雾,电视转播人常说,他们生活的地方如同仙境一般。

山上气温低,多雾,电视转播人常说,他们生活的地方如同仙境一般。


  在商州城西15里处的戴云山上,有一个红砖围砌的小院,因为占据着这座山的制高点,所以显得格外显眼,这座小院就是商洛广播电视转播台的所在地。
  商洛广播电视转播台成立于1970年,属于三级艰苦站台,是我市唯一一个骨干发射台。该转播台承担中央一套、中央七套、陕西一套、商洛一套电视节目和中国之声、陕西新闻、陕西农村、商洛人民广播电台一、二套调频广播节目,覆盖商州、丹凤、洛南等区县。为了保障群众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有一群人常年坚守在这座海拔1220米的高山上,他们忍受着物资的匮乏和精神的孤独,将无悔的青春奉献给平凡的岗位。
  责任以秒计算
  因为山高路远,转播台值班实行轮班制,一班4个人值机,平均半个月换一次班。11月17日是上山换班的日子,主任刘晓军一大早去菜市场采购了够两周吃的蔬菜、粮食,再捎上值班的同事,就往山上赶去。天上下着小雨,车子小心翼翼的沿盘旋的小路行驶着,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湿漉漉的雾气也愈加浓重,逐渐封锁了前方的视线,能见度不到5米。这时,山体的拐弯处突然窜出一辆相向而行的农用车,我们的心一紧,而司机却驾轻就熟的停下让道,继续前行。刘晓军笑着和我们聊起了家常,他说自己已在山上呆了20余年,从值机员做起,到现在负责整个台的业务、人员管理及后勤保障。刘晓军坦言,自己一开始就喜欢研究无线电技术,虽然工作和生活环境都非常艰苦,但就是这种纯粹的热爱,让他克服了困难,慢慢适应了高山的生活,并成为台上的业务骨干。
  “机器正常运转就是我们的使命。”刘晓军说,发射机一旦出现故障,省上马上会检测到,而且因故障所担的责任是以秒计算的,所以他们的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有一次,他从山上轮班下来,刚回到家准备吃饭,就接到山上值机员的电话,称一台机器出现故障,需要马上维修。挂了电话,他连饭都没顾上吃,立即向台领导汇报了情况,并协助联系技术人员与车辆,迅速赶到山上排除故障,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像这样牺牲节假日,处理山上工作的情况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当上主任后,刘晓军更忙了,转播台上的各种事务,大到转播设备出现问题,小到灯泡坏了、下水道堵塞、买菜买粮等,全都得他来管,但是他却没有一丝怨言,反而心疼手下的人,害怕他们在山上无聊苦闷,便每周召开生活例会,并定期组织各种比赛,让大家提出想法要求,倾诉心中的烦恼,激发生活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在山上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刘晓军说,戴云山海拔1200多米,山顶上没有水源,用水难题一直没法彻底解决。为了解决大家的吃水问题,前两年修了一个蓄水池,积存雨水维持日常生活,但一旦遇到干旱气候,水源就断了,必须得找人从城里运水。刘晓军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水比油贵,在做饭、洗漱等用水方面,大家能省则省,非常节约。

  • 相关阅读
  • 追风少年

    文/图 记者 吉文艳刘星辰与车友交流车技  在丹凤县凤冠山上,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周末扛着山地自行车爬到山腰,从坡度最陡峭的二门骑车沿着台阶路一气飞奔下山,成为凤冠山景区一道别样的风景。玩自行车的少年名叫刘...

    时间:12-17
  • 柞水保障药品三统一规范运行

      本报讯 (郑光子 朱恢军)今年以来,柞水县持续强化药品“三统一”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药品三统一规范运行,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等问题。   该县加大对基本药物使用、药品“三统一”政策的宣...

    时间:12-17
  • 下梁镇寒冬上门送温暖

      本报讯 (李邦权)“老何啊,现在天冷了,用电时要注意安全,不敢发生烤火时煤气中毒事件啊!”最近,在柞水县下梁镇,像这样的提醒和慰问遍及全镇各家各户。   进入冬季,用电负荷加大,再加之用煤烤...

    时间:12-17
  • 五旬孝子单身守候父母三十年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魏 华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孝道箴言,农民舒正万不一定懂得,但他却用行动在践行。   舒正万家住镇安县达仁镇丽光村,平时只靠一点耕地和茶...

    时间:12-17
  • 微信传大爱情暖深山人

      本报讯 (高军军)12月6日一大早,山阳县的爱心志愿者们早早就来到北新街建苑酒店,他们从酒店前台取出存放的早已经折叠熨烫好的衣服,做好准备就出发,目的地色河镇花栗沟村。   这是一次平常不过的爱心公益活...

    时间:12-17
  • 心系丰阳 为民守土

      ——“讲好山阳故事,凝聚发展合力”系列报道之十八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农民的饭碗和命根子。守土为民,守的是耕地,为的是农民,着眼点是...

    时间:12-17
  • 谋划“十三五” 问计老百姓

      本报讯 (记者 余 婷)12月8日下午,天气格外寒冷,洛南县古城镇四联村村委会院内气氛热闹,为期三天的洛南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谋划‘十三五’ 问政老百姓”广场问政活动拉开了...

    时间:12-17
  • 垃圾处理站如何让“酱油”水变成“纯净水”

      记者 谢 非   垃圾处理场是什么样?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又是如何进行的?近日,记者走进丹凤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近距离目睹了垃圾处理场让“酱油”水变成“纯净水”的全过程。   丹凤...

    时间:12-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