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三
一座座美丽的村庄点缀在秦岭南麓的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整洁的院落掩隐在溪水竹林旁探出白墙灰瓦的一角,一条条宽敞的道路蜿蜒曲折,一张张朴实幸福的笑脸不时出现在眼前……在岭南柞水县看到的这一切,宛若跳跃的音符,谱写出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美丽乡村交响曲。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切实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划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美丽乡村建设才是成功的。”这是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
今年,柞水县按照西安“会客厅”的总体定位,立足山、水、田、园等现实条件,突出资源优势、文化习俗、地域特色,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65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形成“普遍提升、明珠镶嵌”的发展格局。在已经启动的18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柞水县奏出了环境优美、产业富民和文明提升三部曲,实现了村靓、民富、人美的建设目标。
“优美环境”和谐曲 让乡容靓起来
“村在林中、人在景中、抬头观山、低头看水、景观各异、风格独特。”这是柞水县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建设的目标。
柞水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求做到与山水融合、与文化融合、与产业融合、与景区融合,要尊重自然美、体现差异美,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避免千村一面、避免复制城镇。
夏秋是已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柞水县朱家湾村最美丽的季节,每到此时田野里迎风招展的波斯菊、向日葵等花卉生机盎然,下车穿行在田园之间,就如同闯进了绿色的世界,顿感广袤的天穹全部掩映在绿的海洋中;微风拂过,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袅袅的炊烟传递着家家户户的美味。这个美丽的村庄也被称为陕西美丽乡村建设“样本”。
柞水县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力争少挖山、不砍树,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集中开展了“四改”“五拆除”“五治理”行动,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并按坡顶屋、砖瓦墙、篱笆院的风格,对全县农家乐和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升级。
通过环境的改造升级,无论是靠近景区、县城、园区的秦丰村、梨园村、常湾村,还是较为偏远的联合村、九间房村,村容村貌都焕然一新。
“美丽经济”发展曲 让腰包鼓起来
能否让农民富裕起来,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柞水县根据各个村不同情况,配套编制了沟域经济开发、农家乐集群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等专项规划,为各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柞水县坚持把美丽乡村作为美丽经济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投身发展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从事个体经营,大力发展“周末经济”“餐桌经济”和沟域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同时,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积极引导柞水籍在外企业家、有钱人、大老板返乡创业,支援家乡建设,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柞水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创新推行了“农民+企业”的合作模式,按照保证农民“不失地、不失利、不失业”的原则,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并解决农民在所建项目的就业问题。投资开发高端民宿“云林小屋”的柞水县山城美农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盛林介绍到:“已经租下了十几个农家院落,按照‘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标准进行改造装修,每年付给农户房屋租金,还将聘请他们成为员工参与管理和经营,同时负责购销农民的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