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马泽平 魏 华

检察院爱心义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回龙中学的绿色小喇叭正在捡拾河边垃圾

朝阳志愿者和留守孩子一起做游戏
在栗乡镇安,有这样一批志愿者,他们或以网会友,或以艺会友,或以绿色甚至疾病会友,以真诚的爱心传播传统文化、播撒人间温暖,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银发志愿者
每周一、三、五三天,夏天早上8:30,冬天下午2:30,在镇安县中心广场上,都有一道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风景:一支20人左右满头银发的老年民乐志愿者,敲鼓弹琴拉二胡,吹笛打锣唱汉剧,吸引人们纷纷围观欣赏。如果有谁想试试自己的身手,他们会立刻邀请参加,一同乐起来;若是谁想学习,他们会马上安排一名“师傅”,手把手地教。
这支队伍的组织者是镇安县中学退休教师曾丕刚,近二十年来,致力于二胡、月琴、锣鼓、汉剧等传统文化发展事业。曾丕刚说,文化传承必须有一个载体,于是,他联合一批爱好者,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了一个“陶笛葫芦丝汉剧协会”。协会会员姜翠华告诉我们,从2010年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定期在中心广场,不定期在绣屏公园和体育场等地进行义务表演,免费招收学员,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永乐中学、城关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义务教授学生陶笛、葫芦丝、二胡。40来岁的吴淑荣当初对汉剧一无所知,如今已能够很好地演唱《贵妃醉酒》等选段,成了一个真正的“汉剧迷”。镇安第二小学的李韵涵在银发族志愿者的帮助下,成绩非常优秀,现在是个十足的陶笛迷。今年暑假,李韵涵参加了陕西广播电视台的“小鬼当家”少儿春晚海选,因为陶笛的演奏而成功胜出,将参加陕台2016年少儿春晚。
朝阳志愿者
2015年8月28日中午,大风中的镇安县中心广场上,两个年轻女孩一人一边死死拽住遮雨棚的一脚,以防其被大风吹跑,另一个女孩时而跳跃、时而狂奔,奋力捡拾被风吹飞的纸张等资料。这时,4个男孩跑回来,刚准备帮忙收拾,大雨倾盆而至,7人瞬间成了落汤鸡。这是镇安县朝阳志愿者协会去年8月27日至8月30日在中心广场系列主题活动时,意外遇到的一幕。会长郝家桥说,虽然挺辛苦,但是收到捐献衣服753件、图书文具20本(件)、儿童玩具12件,向居民发放环保袋459个,环保签名3700余人,劝导乱堆滥放、乱丢乱弃313次。
不过当初,该协会刚刚成立的时候,遭遇了许多质疑。因为当时主要是57名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者为主体,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了80%。“有人说这些年轻人不务正业,吃饱了撑的,尽干些无利可图的事。”但是,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自协会2014年9月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到中心敬老院、庙沟小学等地开展了26次活动,帮扶孤寡老人1000余人次、学生2000人次,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和贫困、留守学生信息档案599份,建立关爱对子113对。目前,朝阳志愿者队伍也扩大到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