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同心协力建路网 励志攻坚筑坦途

同心协力建路网 励志攻坚筑坦途

2016-01-11 09:07:19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柞水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五
  隆冬季节,寒气袭人,无论是穿行于山柞高速公路沿线各控制性工程现场,还是漫步于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沿途,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热情,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搅拌机的涌动声、工人的吆喝声……在秦岭深处柞水这片厚积薄发的热土上,正在演奏着构建“大交通”格局的宏伟交响乐。
  “道路是文明之母、财富之脉。”近年来,柞水县立足于良好发展基础,抢抓西部大开发、中省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上项目、增投资,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592.9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68.47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99公里,交通设施已成为柞水县“十二五”期间最靓丽的风景线,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开放共赢抓保障,全力打造对外“大通道”
  作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柞水境内大山沟壑纵横,虽然与省城西安近在咫尺,却因中间阻隔着秦岭山脉这个“拦路虎”,导致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难以发挥。近年来,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开通,省内外各方宾朋纷沓而至,这颗隐藏在秦岭深处的璀璨明珠展露出夺目的光辉。
  初步尝到交通发展带来的甜头,更加坚定了柞水人民发展交通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柞水县委、县政府在成绩面前,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而是按照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全力支持西康铁路二线建设,并把山柞高速公路列为全县“十件大事”之一,全程做好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协调服务等工作,2013年10月31日,全长247.58千米的西康铁路二线工程全面开通运营,极大缓解了运输压力;2015年3月18日,西渝客运专线路线确定,柞水被纳入重要节点,预示着高铁时代的到来;2015年10月23日,山柞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建设……届时,柞水境内高速、高铁和高速公路交错纵横,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彻底打开,必将迎来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坚持强力推进抓建设,全力贯通内部“富民网”
  “公路通,百业兴”。为加快推进柞水“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行能力、抗灾害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柞水县按照“向上争取、银行借贷、地方配套、企业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全力加快省道、县道和通村道路建设,仅“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6.8亿元,实施重点交通建设项目24个,先后完成了营丰路、小太路、色杏路、马三路、大西沟矿山道路、石镇后街公路改造工程,新建了县二级客运站、迎春路干佑河桥、标准化道班房、五级客运站等项目,全县100%的镇和98%的行政村通了等级化公路,特别是完成了102省道“三改二”工程,将新老城区彻底连为一体。目前,境内已形成了以省道为依托、县镇公路为骨架、村道为辅助,干支相连畅通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
  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迎来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春天。柞水县委、县政府充分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把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景区景点建设热火朝天,宾馆饭店、农家乐、渔家乐、家庭旅馆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全县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50万人次、28亿元,与去年比增长12.1%和13.9%。
  交通为百姓铺铸了致富增收的幸福路,随着交通建设步伐加快,牛背梁、溶洞、凤凰古镇等景区景点的农家乐集群点迅速发展,农家乐户均年收入已由过去万元左右提升到十余万元,有的甚至年收入超过三四十万元。“以前路不通,游客很少,好多自驾游客想进来却进不来。交通条件改善后,村里的旅游火起来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说起近几年的变化,居住在朱家湾美丽乡村的农家乐业主郑传家就一脸的憨笑。

  • 相关阅读
  • 青山河打通了出山路

      本报讯 (李治军 黄开水)日前,商南县过风楼镇小栗园村青山河5.4公里长的“出山路”终于打通了,近千名群众结束了世代肩扛背驮的历史,拥有了迈向外界、加快奔小康的“致富路”。   青山河...

    时间:01-11
  • 供销智慧超市便民又惠民

      本报讯 (陈梓梁)1月6日,镇安县达仁镇供销智慧超市里热闹非凡,当地群众迫不及待地挤进500多平方米的超市里,尽情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这么大规模的超市开办在偏远的小集镇里,对当地群众来说真算得上是一件新鲜...

    时间:01-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