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侯成群回家记

侯成群回家记

2018-06-07 09:34:38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郭夏季 何献国

  “侯成群回家了!侯成群回家了!”当洛南县景村镇杨坪村的村民奔走相告,在村里到处传播这一消息的时候,人们才知道,音讯全无达30年之久的侯成群还活着,而且在新疆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最近,他如愿以偿地从千里之外的新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洛南老家。

  1 缘结异乡热心人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今年66岁的侯成群,原本是洛南县景村镇杨坪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30年前的1988年去新疆打工谋生,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他把唯一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证给弄丢了。从此,他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多年以来,他一直在新疆博州市的城郊、农村等地打零工,也非常迫切地想回一趟陕西老家,但苦于一没有钱,二没有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就意味着无法买到从新疆回陕西的车票,所以,他回家的梦想始终无法实现。

  2017年,这个千载难逢的回家机会,终于让他等来了。3月的一天,到处打短工、居无定所的侯成群生病了。由于没有身份证,很难找到工作,租住的房子也好几个月没有交房租了,房东实在不愿让他再住下去了。

  那天,侯成群漫无目的地在街道上“流浪”,无意中,他看到了街道边的墙上挂着博州市很多道德模范事迹的宣传展板,其中有一个叫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道德模范,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曾经救助过许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

  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是新疆双河市八十六团五连的维吾尔族人,今年61岁,家里除过妻子,还有3个孩子,日子过得也并不怎么富裕,但是他有着热情豪爽、仗义执言、乐于助人的秉性。从新疆博乐市皮革厂退休后,他开始热衷于街道、社区的公益事业,不管谁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只要让他知道了,他都会热心参与其中,并且一管到底。2015年,他被评为博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当地人都称他“热心人阿不都赛买提”。

  于是,侯成群决定去找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想让他给自己帮忙解困。经过四处打听,侯成群终于找到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这位高大温和、满头白发的维吾尔族老人,的确是一位热心肠的汉子。当他看到衣衫褴褛、身材矮小、体质瘦弱、脸色蜡黄的侯成群时,便顿生同情之心,立即将他请进自己的家里,给侯成群换上自己的衣服,倒上奶茶,拿出馕饼,热情款待,就像对待远方来的贵宾一样,让侯成群一下子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在侯成群吃饭的工夫,热心的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又去给他买回了感冒药,并热情地对他说:“老侯兄弟,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如果有啥困难,你尽管给我说。”看着侯成群忐忑不安的神情,他又安慰道:“不论谁,都会遇到困难的。你一个人远离家乡,更需要有人来照顾。”

  从那以后,侯成群就免费住进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家里。这位好心的维吾尔族兄弟不仅管着侯成群的吃和住,给他零花钱,还帮他在附近找一些零工来打,让侯成群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 亲民爱民“访惠聚”

  在阿布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热情帮助和精心照管下,慢慢地,侯成群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极大的好转,他又一次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但是,由于没有身份证,不管干什么事情,还是很不方便。同时,侯成群也十分想念分别了30年的陕西亲人。“我离开家时,儿子才4岁。后来,妻子生病去世了,儿子就让岳父岳母带着。算起来,他今年应该已经34岁了,不知道现在见到我,还认不认识。”一说起儿子来,侯成群的眼睛就泛红,此情此景,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更记在脑海里。

  于是,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下定决心要帮助侯成群,让他回家和亲人团聚。他带着侯成群找到了师市驻八十六团五连的“访惠聚”工作队。这个工作队相当于志愿者服务队,是由一些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志愿者组成的。

  “访惠聚”工作队非常重视这件事,队员们安慰侯成群说:“您尽管放心,我们一定帮您解决好回家这个老大难问题。”工作队员们先带着侯成群来到庆达拉边防派出所,核查他的户籍及身份信息。通过网上查询,竟然没有查到侯成群的户籍信息,没有户籍信息,就无法补办身份证。

  是因为侯成群离家太久,当地户籍部门长期联系不到本人,而注销了他的户口,还是另有其他原因?这一切只能等到侯成群自己回到洛南老家去查个清楚了。

  “访惠聚”工作队员看出了侯成群的焦虑情绪,一边安慰他,一边派专人与侯成群一起,奔走于民政、救助等部门。经过各方积极、共同的努力,最终,帮助侯成群办好了回洛南老家的购票证明信和乘车证明信。

  “只要他能回到老家找到亲人,就可以去当地户籍部门补办户籍和身份证,以后就可以自由出行了。”师市驻八十六团五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余加城欣慰地说。

  候成群终于可以回老家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也为他感到特别高兴。

  这种助人为乐的事情,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已经做了很多次,认识他的干部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

  3 千里陪同回家乡

  2018年4月5日,是一个让侯成群终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访惠聚”工作队的队员们和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一家,以及周围的邻居20多人都来给侯成群送行。

  “老哥,来,你拿着这些馕路上吃,再给你200元钱路上用。”

  “兄弟,给你100元钱,在路上买点饭吃。”

  “老侯,这是一点水果,带到火车上吃吧。”

  接过大家送来的钱和物,侯成群眼睛湿润了,他激动地说:“虽然我现在特别地想回老家,想快点见到儿子和老家的亲人,但是,你们才是我真正的亲人。如果在陕西老家找不到儿子,或者儿子不肯收留我,办好身份证后,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新疆就是我的家,这里有为民办实事的‘访惠聚’工作队,还有亲兄弟一样的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和好邻居们。”

  第二天,在博州市城南汽车站,侯成群眼含热泪,向送行的师市驻八十六团五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们挥手告别:“谢谢你们,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这里有我温暖的家。”

  为了确保侯成群能顺利地回到陕西老家并找到亲人,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决定陪同侯成群一起回家。一路上,他对侯成群更是照顾有加,侯成群的吃饭、住店费用都由他全包。因为剧烈的高原反应,侯成群几次呕吐得不省人事,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不嫌臭不嫌脏,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他又是擦来又是洗,还端吃端喝,让侯成群感动不已。他甚至忘记了失去亲人和家庭的痛苦,眼前这个善良热心的新疆人让他感到踏实、亲切和温暖。他一再地对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说:“回到老家,料理完家务事后,我还是要回新疆的。”

  辗转奔波3000里的旅途,对于侯成群来说既漫长又短暂。三天三夜,下火车,坐汽车,侯成群终于回到了洛南老家。一踏上洛南的土地,侯成群忍不住失声大哭起来,这3000里漫漫回家路,竟让他走了30年。

  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是第一次来到陕西,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也有障碍,但是这个热心人硬是克服了水土不服、人地两生的巨大困难,把60多岁的侯成群顺利地送回了老家。

  4 “黑户”生涯结束了

  一到侯成群的老家洛南县景村镇,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顾不上旅途劳累,径直带着侯成群找到了景村镇党委、政府,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帮助下,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景村镇派出所,派出所的户籍人员详细地了解了侯成群的情况后,才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由于他长年出门在外,长时间没有和家里联系过,派出所以人员失踪为由吊销了他的户籍,现在他既然回来了,就可以立即申请重新办理户籍、身份证等事宜。派出所的户籍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给他落实了户籍,办理了身份证。至此,侯成群30年的“黑户”生涯宣告结束,而新疆一个热心肠的退休职工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名字以及他助人为乐的故事,则在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的一个偏远山村杨坪村传播开来。

  收留侯成群,帮他找工作,奔走新疆多部门、单位证明他的身份,帮忙开证明信,买车票让他回家,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助人为乐的事迹及精神,很快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广大群众的认可。新疆《北疆开发报》以《这里有我温暖的家》为题,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和新疆师市驻八十六团五连“访惠聚”工作队热心帮助侯成群回家的故事。

  一个孤独寂寞、无依无靠、四处流浪的汉族老人,在新疆得到了以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为核心的一大群异乡异族人的热心帮助,这种幸福感、自由感、超脱感,远远胜过了他回家寻亲、探亲的喜悦和快乐。这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谊,让侯成群以及我们看到了生活里有最宝贵的东西,在人和人之间闪光、传递。

  5 两面锦旗谢恩人

  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千里护送侯成群回家的感人故事,在洛南县景村镇迅速传开,人们深深为他的善行义举而感动。景村镇党委、政府高度赞扬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并且号召全镇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要把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为了感谢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对景村人民的热心帮助,景村镇党委、政府和杨坪村村委会分别制作了一面锦旗,赠送给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锦旗上写道:“大爱无疆助孤老,民族团结一家亲。”这短短的14个字,高度浓缩并概括了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和人格魅力。

  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新疆和陕西两省区之间架起了一道友谊的桥梁,并且必将在新疆和陕西两省区之间传为佳话。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的善行义举,为增进汉维两族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这种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必将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在民族大团结的征途上,一路花开,缤纷绽放。

  • 相关阅读
  • 决战富水关

      文/图 朱书海  红色基因  1936年9月上旬,由于中央红军从川西北向陕甘宁边区进发,且陕南之敌大部西调,10月初,红七十四师一团和五团进至商南县梁家坟,与陈先瑞率领的六团会合。会合后,六团已全歼赵川民...

    时间:06-07
  • 龙潭村的“铁树”开花了

      文/图 宋奇瑞 刘娇   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二组的纸房沟有一棵千年“铁树”开花了。6月初,我们慕名来到龙潭村纸房沟,看到了正在开花的铁树:它生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四周没一点土壤,其顽强的生...

    时间:06-07
  • 雨淋沟的扶贫合作社

      赵华军  “我家两口人,母亲70多岁了,身体有病。去年,我加入长清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到5只母羊之后,现已发展到了20多只,还养了一头猪,十几只鸡,家庭总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一年就脱了贫。”近日...

    时间:06-07
  • 我经历的改革开放

      崔长民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那一年我13岁,刚上初一,可以说我是同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是改革开放一个普通的亲历者。  我们那一届学生,同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

    时间:06-07
  • 把希望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

      本报记者 张瑞   从拉货司机、搬砖小工、包工头到创立建筑公司、热心公益事业的“建筑人”,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的黎刚在不断学习和实干中实现自我“蝶变”。同时,他用爱与责任回馈家乡父...

    时间:06-07
  • 柞水农村饮水工程惠民生

      本报讯(骆昭君)日前,在柞水县营盘镇丰河村沟垴,村民查桂芳正在用自来水淘米做饭。“要不是家中通了自来水,我还得一桶一桶从河里提。”望着白花花的自来水从管子喷涌而出,查桂芳感慨万千。   ...

    时间:06-07
  • 山阳将建首个博士工作站

      本报讯(曾亮 姜婷)日前,山阳县高新区管委会与商洛学院签订《共建“商洛学院博士工作站”协议》《共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山阳建立首个博士工作站。  据悉,该博士工作站将通过聚...

    时间:06-07
  • 蚕桑产业成为达仁镇脱贫致富“金饭碗”

      本报讯(孙镇坪)日前,走进镇安县达仁镇盛起蚕桑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排排蚕蔟上挂满洁白的蚕茧。“我们合作社今年共育小蚕260张,三龄时发放到蚕农和各生产大户及扶贫工厂,目前已经陆续结茧,再过几天就可以...

    时间:06-07
  • 镇安培训脱贫致富“领头雁”

      本报讯(王义博)日前,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首期SYB创业培训班开班,着力培养来自全镇25名从事创业活动和有创业意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他们将深入了解和有效掌握创业技能,实现创业梦想,助力全镇就业...

    时间:06-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