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方健)曾经,喧天的锣鼓与绵延的车队是不少人眼中的“面子”象征;如今,一纸承诺已成为镇安县公职人员办理婚丧事宜的新风尚。曾经,违规占道的喜棚让周边居民叫苦不迭;如今,畅通的街道与清静的社区,成为整治婚丧陋习成效的生动注脚。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正是镇安县今年以来精准开展整治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的缩影。
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喜庆事宜过多、场面铺张、人情负担过重等问题,镇安县纪委联合宣传、市场监管、交管、城管等部门主动作为,通过建制度、强宣传、抓监督等举措,持续狠刹大操大办之风。年初,镇安县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明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纪律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必须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公职人员须按程序向党组织报告相关事宜。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须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提醒,重申纪律要求。今年以来,全县已有120多名公职人员按规定报告婚丧喜庆事宜。
县妇联等部门联合发布《镇安县新婚俗、新风尚倡议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明确严禁党员干部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对婚丧事宜进行过度宣传,遏制“线上炫富”“网络敛财”等不良风气。针对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喜庆事宜密集易发的问题,县纪委安排班子成员联合派驻机构,逐单位召开整治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集体提醒谈话会70多场,通过通报典型案例、重温党纪党规、重申纪律要求“三部曲”,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镇安县纪委监委将整治婚丧喜庆事宜不正之风纳入日常监督的重点内容,每季度依托“室组”联动监督机制,深入镇(街道)、部门、村组,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着力发现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监督检查2轮,发现报备不实、事前廉政谈话不到位等问题5个。督促城管、交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整治违规占道搭建喜棚问题3起,并加强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的运行监管,明确操作流程与收费标准,督促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切实让群众省心、省力、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