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明星地位衰落
随着《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等节目的热播,人们越来越发现,明星早已没有了往日高高在上的派头,而是用低姿态主动上电视吸引观众,唱跳水样样都来。想通过把演艺的“本职工作”几乎变成了不可能的事。在电视节目里明星没有话语权,拍戏时也一样。狗血山寨剧层出不穷,作为演员的明星们几乎没有选择权,只能被迫出演讨好收视的剧集。
在此情况下,自己当老板和制片人则成为明星们找回地位的好办法。刘恺威在《盛夏晚晴天》中“翻身”当制片,统筹游刃有余,对团队管理也十分满意:“每个人都人尽其职,都有责任感,有激情,每个环节都完成地相当出色,这是我首次担纲制片人的一剂强心针。”在演员眼中,刘制片不但脾气好,还很会照顾人,即便有意见也不会发火。“我不是一个性子直接的人,不满意的时候会绕个弯,跟导演说,谁的表情或是感情不够到位,让导演告诉演员要什么。”刘恺威说。
趋势:都来加入制片人大军
明星自己当老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完全自立门户,一种是在签约的经纪公司旗下开工作室。明星独闯天下,自主性相对更强,能够迅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执行过程中阻碍较少,通过服务于自己的品牌,吸引到优质的娱乐圈资源,施展商业才能。但承担风险也必然更大,成本也相对增加不少。
而和经纪公司合作是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模式,这种方法比较保险,可以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用公司的资源进行个人整合,而效益也与原公司分成。合作双方都熟悉娱乐产业操作程序,也不缺乏资金,使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化,实现双赢。不过这种模式往往只适用于大牌明星。因为“大咖”的知名度高,粉丝群庞大,更容易有针对性地生产娱乐产品。以刘恺威和杨幂为例,在影视剧发展上,两人都同在一个母公司“欢瑞世纪”旗下各开了工作室,虽为同事关系,却是互相扶持。
与此同时,经纪公司也越来越青睐这种让明星工作室“挂靠”的发展模式。以“欢瑞世纪”为例,今年也推出“大制片计划”,重推刘恺威在内的“八大明星制片人”,力将“大明星”打造成“大制作”。依次来看,以后的明星制片人,只会多不会少。(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