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16-20℃胡蜂最活跃
“温度在12℃至13℃时,胡蜂开始活动。”霍科科说,要减少胡蜂蜇人事件发生,就要了解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在16-20℃的气温下处于活跃状态,低于10℃便停止活动,进入半休眠状态,但受到刺激或惊扰时,仍会飞出蜂巢活动。
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夏季高温时停止活动,早晚分两次活动。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70%时,胡蜂相对活跃。夏秋以来,陕南地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胡蜂的活动,因此胡蜂出现频繁。另外,风力3级以上或雨天,胡蜂也会停止活动。
霍科科提醒,胡蜂筑蜂巢有大有小,直径在40厘米至70厘米。以蜂巢为中心周围500米范围均为胡蜂的活动范围。所以,遇到蜂巢时,一定要保持距离,尽量远离胡蜂活动范围。
-蜂之攻击
干扰、燥热、香味易诱其攻击
胡蜂为何攻击人?安康市卫生局和安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综合分析认为,一是胡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体攻击,致人出现过敏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二是夏秋之交天气燥热,胡蜂活动频繁,加之今年高温少雨,极易发生蜇人事件;三是胡蜂多活动于山区,对颜色鲜艳,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对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极感兴趣;四是安康市近年来封山育林政策落实到位,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生长繁衍。
连续蜇人注射3类毒素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动物学博士霍科科教授说,胡蜂群体中分蜂王、雄蜂和工蜂,蜇伤人的便是工蜂。工蜂蜇人的刺是中空的,蜇人后便向人体注射毒液,可以连续蜇人。而蜜蜂的刺带有倒钩,蜇人后蜂刺嵌入人体皮肤中无法拔出,蜜蜂会被嵌入的蜂刺带出内脏而死亡。
胡蜂蜇人后,会将蜂毒射入人体。而蜂毒中包含组胺类毒素、溶血类毒素和神经类毒素3类毒素。组胺类毒素会导致人体水肿、呼吸困难;溶血类毒素会造成人体血红蛋白溶解,导致肾功能衰竭;神经类毒素则会致人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被胡蜂蜇伤后,人体会出现头晕、头痛、腹泻、神志不清等症状,蜇伤皮肤有红肿、淤血、皮肤坏死等,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防范 被围困时切勿拍打
霍科科说,通常情况下,胡蜂并不主动攻击人。在遇到胡蜂时,不要惊慌,迅速躲开即可。胡蜂落在身上时,不要拍打,应轻轻抖落。
胡蜂喜欢甜味,是肉食类昆虫,常猎食有害昆虫。胡蜂还会被特殊的气味所吸引,所以,在进入山区野外时,尽量不要涂抹化妆品,不在野外摆放甜食、饮料、酒精等。
如果发现有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经进入胡蜂的警戒区,此时应立刻离开。被胡蜂攻击,不要逃跑和拍打,应伏在地上,用衣服护住头部、颈部和腰部。
-蜂之防治
被蜇身亡多因救治不及时
安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董根文根据临床情况介绍,该院每年都会接诊被胡蜂蜇伤的患者,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市被蜂蜇伤有700余例,死亡36人;今年,近来三个月内,该院收治了136人,其中16人死亡。
他表示,根据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集中发病间隙,初步认定死亡患者多因救治不及导致死亡,这些患者在送进该院时就已死亡或在抢救过程中死亡,多数人抢救因病情急速恶化最后死亡。
自救用兑水糊状蛇药片
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米琳介绍,一旦被胡蜂蜇伤,千万不可大意,如头部和皮肤被蜇伤,24小时内宜用季德胜的蛇药片加水适当成稀糊状涂抹,24小时后改用碘伏消毒加涂抹百多邦或者红霉素软膏。早晚各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千万不可挤压和抓挠蜂蜇伤皮肤。
一旦被蜇伤,也可立即采用醋酸等酸性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同时应尽快将胡蜂尾部毒刺挑出,减少毒素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