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果将进口片份额全面放开会怎么样?国产片或许会哀鸿遍野!没有任何一位本土电影人希望看到这种状况发生,但这一天迟早还是会到来,而且极有可能就在2017年。
4月15日,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新焦点”单元在北京饭店举行全球记者会,会上,国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发表讲话称,中国的进口份额或将于2017-2018年进一步放开,中国电影人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实际上,陆红实并非第一位向媒体透露这一消息的人。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和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以及多位业界专家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17-2018年中国的进口片份额极有可能进一步放开,甚至全面放开也并非没有可能——当然中国政府和电影人将全力避免这种状况发生,届时整个中国电影行业“暴雨将至”。
还有3年多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
问题实质
《备忘录》将于2017年重新谈判
2017-2018年,中国的进口片份额将进一步放开甚至是全面放开,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目前,中国每年会上映进口分账大片34部(其中20部为普通分账,14部为特种分账,主要是3D和IMAX电影),同时还有大约30部批片(被中国买断版权的海外片),后者的数量每年不是固定的,但也不会偏离太远。
总之,目前中国每年上映的进口片大约六七十部,最多七八十部,成功将绝大多数海外片尤其是好莱坞片挡在了门外。
这一政策,始于2012年2月17日中美双方在洛杉矶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当时,中美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影片在中国的分账比例从13%提升至25%(国产片的投资方才能拿到总票房的30%出头,所以这个比例相当高),进口分账片的数额从20部增加至34部。
当时之所以签订这个《备忘录》,是因为1999年中美签署了WTO协议,作为WTO协议中较为保守的领域,中方对于电影开放的承诺其中一条为:允许每年进口20部外国影片作为分账片放映,中影集团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
既然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市场就应该是开放的,因此美国一直对这个“20部进口片”耿耿于怀,绞尽脑汁想进一步打入中国市场,中美双方经过多年的博弈和争论,才终于在2012年签订了《备忘录》。
而这个《备忘录》的有效期是五年,将于2017年2月17日到期,双方届时将启动第二轮谈判。
原因分析
美国将全力争取中国市场
上述受访者认为,到了2017-2018年,美国一定会全力争取中国市场,他们的终极目的肯定不是中国进口片份额的“进一步放开”,而是“全面放开”,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美国迫切需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最近几年,美国每年100亿美元左右的年票房虽然很高,但它的增长极其缓慢,有时甚至是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因此它迫切需要向海外拓展,可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票仓地区的市场偏偏又极其稳定,而且还有本土电影在抗衡,美国人基本找不到“爆发”机会。
其二,中国市场正在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的年票房有望接近50亿美元、银幕总数接近25000块,均为美国市场的一半。而且这些年中国市场每年的增幅约为30%,目前丝毫看不到衰减的迹象;按照这种发展速度,中国市场将在2018年前后与美国市场持平,2020年之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如此一来二去,全面撬开中国市场就成了美国人的“中国梦”,他们一定会耗尽全力争取,何况还有一个WTO协议在那里摆着,中国如果不全面放开,反倒是中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