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没有人愿意出面坦承:是的,我做的是粉丝电影。因为他们都知道,粉丝电影并非救市“良”药,它们不过是看似捷径的一种跑偏。
在粉丝电影当道的当下,粉丝电影这一标签其实是不体面的,它们只是堂而皇之地作为一种赚钱的类型电影存在着。对绝大多数粉丝电影,我们不会因为这样一种新类型电影的出现而感到新奇,当《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等影片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我们以为可以看到明星效应带给主流叙事一些新的可能性,但现在看来国内的粉丝电影并没有这种潜在的能量。
它们不过是将传统的电影意义弱化,更突显或放大的是“粉丝”需求。2014年春节档,当电影《爸爸去哪儿》将本属于荧屏的内容搬到了银幕上,单日票房甚至一度逼近以上亿元成本打造的3D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时,国内电影界为之哗然,电影从业者都惊呆了,那能算是一部电影吗?
放弃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电影的态度,沾染上各种坏习气,以低幼化、恶俗化为荣。久而久之,粉丝电影带来的伤害绝非“贫血”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