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市,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去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完善证券期货法律体系,制定修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9件,清理、废止41件。严厉打击“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行为,集中查处融通基金“老鼠仓”案、高淳陶瓷内幕交易案等一批市场关注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全年调查案件419起,对33家机构、218名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对52名当事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配合公安机关立案侦破非法证券活动近百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二、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有可为
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不仅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资本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投资价值主导资本流向,借助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既可以迅速聚集大量资金,为结构调整开辟增量资金来源渠道,又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经济转型拓展空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日趋活跃,2008和2009这两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接近7000亿元,对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后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本市场在市场准入、信息公开、并购重组、退市等方面有严格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同时,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他们对产业和企业的选择反映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企业自觉调整发展方向,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切实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科技和资本相结合,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资本市场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筹集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发展资金,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中小企业板设立5年多来,已上市企业365家,中小板公司上市后研发费用平均增长47.4%。目前挂牌的58家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全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构建科技资源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有助于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是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重要平台。早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强调要“扩大直接融资,减少银行贷款风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表明,在一个经济体中,企业和居民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风险巨大。在我国当前的融资结构中,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银行体系集中承担了过多的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运用好资本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促进全社会金融资产合理配置,防范系统性风险隐患,增强我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将全力落实中央“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