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时的经验欠缺和机制束缚,现阶段铁矿石“金融属性”的增强显然不是好消息。如果盲目参与,在信息不对称和风控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钢厂有可能重蹈以前部分国企因从事所谓海外“套保”业务而陷入巨亏的覆辙。
但是,金融衍生品也绝不是“洪水猛兽”,现阶段的回避也不代表永远不需要面对。特别是在大宗商品领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已是普遍现象,但国内机构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力非常薄弱。每到铁矿石谈判关键期,外资机构的报告满天飞,而国内机构却几乎噤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现象,也是国内企业需要正视和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