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4月底联合发布的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超过5%,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
“5%还是保守的估计,今年粮 价 的 上 涨 幅 度 很 有 可 能 会 超 过10%。”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有的品种可能会出现成倍的上涨。
“粮食的消费比较稳定,影响粮价的主要是供给,而今年天气对粮食供给影响较大,后期的粮价将会略有上涨。”东兴证券农林牧渔行 业 分 析 师 王 昕 告 诉 《 经 济 参考报》记者。
据了解,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目前,中国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过,极端天气造成粮食生产面临困难,再带来可能的减产,最终影响粮食供给———循着这样一条线索,不难发现今年的粮食价格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粮食数量不多,但今年还是面临着“输入性”的涨价压力。李国祥 说 , 国 际 粮 价 目 前 还 在 低 位 波动 , 如 果 中 国 的 粮 食 大 幅 度 地 减产,并大量进口,就会带动国际粮价上涨,然后国际粮价再反过来影响国内粮价。
“如果后期粮价大幅上涨,便是由国际粮价带动的。”马文峰说,这两年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了,粮食供应比较宽裕,只有国际市场出现大问题,国内市场才会有大的波动。
马文峰指出,今年主要粮食的基本收购价有所提高是粮价上涨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在中国人的主粮消费中,稻谷占55%,小麦占45%,其中粳稻又占稻谷消费总量的30%以上。目前粳稻的收购价已提高1角钱左右,相当于上涨10%,早先稻与中晚稻也提高3%至4%;小麦收购价提高3分,相当于提高了3%至4%。
国家发改委预计,随着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各项措施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二季度粮食价格将稳中略升。
难题
既要保护种粮积极性又要防通胀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9%,高居八大类商品价格涨幅首位,仅此一项就拉动C P I上涨1 .9个百分点。
据了解,粮价在C PI中的比重占3%,粮价上涨被认为将成为今年CPI的重要推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粮价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都是根据粮价来进行调整,一旦粮价出现上涨,其他很多农产品价格都会跟着上涨。
李国祥表示,粮食生产主要依靠的是最稀缺的资源———土地,而最终决定价格水平的是最稀缺的资源,这就决定了即使粮价在C PI中的比重下调,其基础性作用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当前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的经济背景下,“基础性”的粮价会变得更为敏感。郑风田举例说,2008年,世界粮价是中国的两倍,很多人就走私粮食到公海去,当时为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涨粮价,错过了最好的涨价时机,因此粮食涨价有个时机问题。
今年是不是大幅提高粮价的好时机?在其他产品都涨价的情况下,适当让粮食价格也上涨,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粮价上涨又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这似乎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保持粮价稳定,这对于今年控制物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李国祥说,现在中国进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冲突的突显期,管理通胀预期和提高粮价之间的矛盾特别明显,在今年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不能助长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