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稀土的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发展原则和目标以及相关政策,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稀土的了解。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展示稀土资源被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首份稀土白皮书发布,污染触目惊心,稀土管控高压不减,工信部称正在筹备稀土交易平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发表首份《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内容涵盖稀土现状、发展目标、技术进步、出口政策等多项内容。就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用一组组照片和数字展示了 稀 土 产 业 背 后 的 巨 大 黑洞: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资源枯竭令人咂舌。
“我们这几年的行业严格管理是要治理环境,而不是以这个作为借口去提高价格,去获取国际上的政治或者经济利益。”苏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面对国外的种种责难和舆论压力,他表示,没有一个国家在环境遭到重大污染、资源遭到重大破坏的情况下,还不计后果地不断开发一种产品。
现实
部长频亮照片 环境污染“铁证如山”
“这是一封群众来信,大家看看矿山开采造成的严重污染多么触目惊心。”在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这位主管稀土的工信部副部长多次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照片,向在场人士展示了稀土产区不为人知的一面:一张照片上,大量的矿渣、大量的泥石流、大量的滑坡、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老百姓的饮水,仅在这样一个县里,就有十几平方公里,有几万吨的矿渣,有4.5万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另一张照片上,大量的稀土开采使山头都变得光秃秃的,因为山上的植被要全部剥离,在下面发现稀土,用小车推出来,这个山形成的泥石流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和破坏。
“这些污染有些是可治的,有些是不可治的,你可以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老百姓,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有何保障?”苏波语气沉重地表示,中国承担了向世界90%的供应量,实际上却在严重地污染自己的环境。今年3月他曾经第一次率队实地考察了赣州中重稀土的开采现场,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令他感到非常震惊,光治理将要花费380亿元的成本。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被大量运用在军工、电子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合理开发,近年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稀土结束了“贱卖”历史,价格“一飞冲天”。
事实摆在眼前,“得不偿失”无疑是对稀土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好的总结。记者了解到,在重稀土资源丰富的赣州,目前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原地浸矿工艺,采一吨稀土氧化物要向地下注入7吨硫酸铵,大量的硫酸铵长期滞留在地下,一旦下雨将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北方轻稀土也存在同样问题,在稀土的冶炼分离中,产生大量的含氟有毒尾气和氨氮废水。包钢的稀土还含有放射性钍元素,包钢目前有1.8亿吨的尾矿,占地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