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在稀土付出巨大环境代价的同时,我国稀土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白皮书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矿区分散,矿点众多,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严重,资源回收率较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采选利用率仅10%。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因为稀土的过度开采,还造成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灾难,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损失。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也成为一些稀土产区的沉重负担。
压力
国际施压不断 战略资源博弈升温
实际上,鉴于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和极高的战略价值,关于稀土的博弈从未真正平息,特别稀土出口全年配额近四成没有用完的情况下,欧美日却在年初将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诉至世贸组织(W T O )争端解决机制。
事实上,这场诉讼酝酿已久,一直以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在国际场合对我国稀土政策进行施压,指责我国用配额来限制稀土出口。业内人士分析说,欧美之所以对中国稀土“穷追不舍”,一方面是出于国内利益需要,以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另一方面,市场供求表现与欧美诉讼的矛盾之处表明,欧美并非只盯某一种资源在某一阶段的市场,而是长远战略布局,直指我政策核心。
面对巨大的舆论责难和施压,苏波对记者坦言,长期以来,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储量供应全球90%以上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稀土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稀土资源和环境压力正在逐步加大,一些资源濒临枯竭。但中国仍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对稀土实行同步管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苏波说。
他介绍说,2011年中国计划出口稀土产品实物量3 .02万吨,实际出口1.86万吨,仅完成计划的61%。事实证明,中国在同步加强稀土开采、生产、出口管理的同时,保证了对国际市场的供应。
“我认为稀土的价格上涨完全属于理性的回归,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干预过稀土的市场价格,中国也没有利用市场价格的上涨来获取经济利益。”苏波说,他同时强调,中国为了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加强稀土严格管理以后,促进了全球稀土供应的多元化,支持了世界对稀土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稀土办公室副主任高云虎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加强稀土行业的管理,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是完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中国对国内外的企业一视同仁,稀土的价格由市场调节;中国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是同步进行的,这也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
高云虎说,今年4月25、26日,中国与有关各方已经在世贸组织进行了初步的磋商,我们愿意与有关各方共同合作,促进这个问题早日解决。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切实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月15日在例行发布会上曾表示,中国与美欧日稀土出口限制案目前正在协商中,尚未达成协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