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息10%以上的集资款,到期后如何偿还?
对此,多个集资的地方政府回答是,依靠土地财政还款,土地收入不足则依靠税收偿还。
11月19日,大丰市新丰镇副镇长徐月康说,去年该镇公共财政(不包括土地收益)完成1亿元,今年上级要求增幅35%,则是1.35亿元。
去年,公共财政上缴市财政后,返还五六千万元,而去年一年投入的基础建设资金就达2亿元。
在这2亿元中,大部分是土地出让金为主的非税收入,差额不足的部分,则向内部职工借资周转。
如今的大丰市新丰镇已拉开城市框架,主要干道以及路灯都已完工,路旁的绿化带也已建设完毕。
徐月康算了一笔账,新丰镇目前从村民手中征来土地为一万多元一亩,而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最差的地段也达30万元一亩,比较好的地段已达到100万元一亩。
这中间近百倍的差额归为镇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
徐月康说,今年1.35亿元的公共财政任务,其中很大一部分也需要靠土地财政带来的延伸产品创收。其中,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基建等都会带来税收。
而作为该镇龙头产业的纺织业,今年效益比往年都差,“能保证不亏损,持平就不错了。”徐月康说。
因此,向内部职工借资,也要靠出让土地来偿还。
据上述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介绍,地方财政压力逐渐加码,地方政府要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是依靠招商引资扩大税收,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非税收入。
同时,出让土地能带来房地产开发,让招商引资企业落地,一举多得。
政府被拖入“土地财政”怪圈
前期投入要靠土地收益实现盈利,若中间资金链断裂,将前功尽弃,所以,“利息再高,都会去借资的。”
不过,依赖土地财政,首先要以高房价为前提,还要有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
地方政府要使出让的土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要通过拆村并居,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另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抬升新规划的新城、新区的地价。
比如,11月20日,曾在盐城射阳采访的上海媒体记者称,当地为建设工业园项目,已发生多起农民上访事件。其他几个集资的地方政府也将还款寄托在“土地财政”上面。
并且,云南嵩明县政府在动员职工融资时也表示,此次融资,依靠杨林工业园区的土地收入和工业园上缴的税收收入,偿付利息和本金。
还有,盐城市阜宁一事业单位职工说,今年以来,县国土局的官网上土地挂牌出让的信息开始密集起来。集资留下的债务,也要靠“卖地”来偿还。
上述各地的集资利息都比银行贷款的利息高出两三倍,甚至接近四倍。
对于这样的高息借贷行为,11月20日,盐城市农发行一内部人士称,有些地方政府已被拖入“土地财政”的怪圈。
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或政绩的考虑,主动拉大城市建设规模,抬升地价。前期投入要靠土地收益实现盈利,若中间资金链断裂,将前功尽弃,所以,“利息再高,都会去借资的。”
在城市发展的热潮中,基建投入已进入快车道,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全面收紧。依靠地方融资平台,募集信托资金,也成为地方政府少数的选择之一。
当地经济发展存“短视”行为
镇政府内部人员表示,每年递增的财政收入任务是眼前的利益,地方官员并不在乎财政可持续发展
高息融资依托于土地高收益,“土地财政”成为维系运转的“救命稻草”。
11月20日,苏北一县级市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说,近些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镇财政仅依靠税收,目前已陷入困境。前几年,镇里为建工业园区,可出让的土地已经“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