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A股市场在经历两周短暂徘徊后,终于继续向下突破。上证综指时隔近4年之后,再度收盘在2000点整数关口之下。按照2月末年内高点时的水平计算,短短9个月间沪指下跌超过两成,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近4.4万亿元,超过总市值排名A股前三位的中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之和。
一些网民用“融资者笑、投资者哭”来形容当下的中国股市。如今每100个开户账户之中只有3个账户仍在交易。近期,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再度共同向中国股市连续喊话,深层次挖掘,A股出路究竟在哪?
12月5日 人民日报:救市不如先堵漏 斩断股市腐败利益链
一直以来,股市造假不断,究其原因,违法成本过低多为人所诟病。有人曾经说过,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就敢铤而走险。因此,要杜绝保荐人“只荐不保”,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乱象,除了不断完善交易制度,还必须重拳出击严惩造假,让参与、纵容造假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让他们不仅仅是承担经济上的损失,还要一经发现就很难在行业内再有立足之地。
而对上市公司本身来说,上市前往往会引入PE资本和一些小非股东。若不是被调查,2012年9月底万福生科小非股东的股票就能够解禁流通。万福生科造假黑幕到底还有多少利益驱动,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希望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严查造假相关各方,斩断股市腐败的利益链。要救市,先堵漏洞。唯有如此,广大中小股民才能吃下定心丸。
12月3日 人民日报:经济企稳回升 股市何时止跌
经济已有所企稳,股市却仍在下跌,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刘献军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股市运行节奏不会与宏观经济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市场的一些隐忧:一是产出扩张并未伴随显著的需求回升,这意味着产出扩张可能是去库存后的库存回补所致;二是内外围需求仍处低位,尤其是外需显著依赖外围经济体复苏状况,仍难以乐观。整体经济短期有望企稳,但长期的结构调整压力依旧巨大。
有投资者呼吁,目前市场最缺失的就是信心,因此单靠市场自身来扭转颓势不太可能,企稳还有待各方配合,而政策面的支持无疑最直接也最有效。
传统的救市行为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能让市场内在质量得到提高。从当前的经济背景和市场制度储备看,A股市场面临真正的重生机会,应当加快市场制度完善的步伐。当然,对一些短期内对市场冲击力比较大的问题,政策面上也需要有所明确。比如,目前投资者对未来新股发行扩容比较担忧,数百家排队上市企业被称为IPO“堰塞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时间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中短期走势。
12月2日 新华社:A股跌跌不休 改革恐为唯一出路
虽然宏观经济逐渐企稳,市场对此却“视而不见”,加速回调。中欧基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短期股市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创业板解禁、美国财政悬崖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酒鬼酒等黑天鹅事件对市场也影响较大,带动食品饮料板块在11月跌幅超过15%,市场做多动能不足,观望气氛较浓。
与此同时,A股市场排队上市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超过800家。这些企业形成股市“堰塞湖”,使弱势的A股市场面临巨大的扩容压力,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信心。
在沪指跌破2000点之后,市场对于后市普遍悲观。尽管有不少股东增持行为,新进入的机构投资者也在积极建仓,但是投资者对于“抄底”一说十分谨慎,操作上多采取观望态度。
在此背景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打破股市僵局的唯一办法是大力推进改革,股市低迷正是改革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