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谢木子
今年以来,广州楼价领涨全国,房地产市场如烈火烹油。如今,这个态势已经准确地反映到财税报表上。日前,广州市人大财经工委视察地税局和国税局时发现,今年1月至10月,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已占据广州地税收入的33.8%。
33.8%!这个数据可谓独占鳌头、一骑绝尘。当然,这还不包括作为“非税收入”的土地出让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卖地收入高达559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65.38%,创近五年来新高。房地产的威力之大再次让人咋舌,不过,与房地产业一片兴旺不同的是,广州几个传统支柱产业表现疲软,汽车、成品油、化工以及金融业税收均出现下降,以至于人大代表们感叹“如果剔除房地产税收的增幅,广州地税收入会下降”。
事实上,即便不剔除房地产税收,广州今年前十月地税收入的增速只有6.6%,远低于同期GDP增速的12%。综述各种经济数据可以发现,税收增速低于GDP增速,一方面是受到“营改增”影响,另一方面是传统税收大户制造企业和外贸企业的不景气。由于前期“营改增”只是试点,对地税总额的影响比较有限,第二个原因才是导致财税报表不好看的主要原因。
传统支柱产业和外贸的表现疲软,其实是实体经济势衰的必然表征,这一点还能从前三季度的用电量增速只有1.4%获得印证。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州今年以来的GDP数据却堪称惊艳,前三季度GDP增速远超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一线城市,达12%,仅略低于天津和重庆。
众所周知,天津、重庆依托国家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入驻,近五年来一直以两位数增长,但因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饱受争议。相比而言,北京上海深圳近些年明显减缓投资增长率,GDP增速因此回归个位数时代,为产业转型升级留足了空间。而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却在转型升级和GDP快速增长的两难抉择中有些举棋不定,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达21.2%,远超北京的8.2%、上海的11.1%、深圳的12.5%。早前统计部门在公布广州前十月的经济数据时,媒体亦发现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持续低迷,消费表现居中,唯有投资一骑绝尘。
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的弊端已十分明显,毋庸赘述。事实上,广州之所以能够成为与京沪深齐名的一线城市,除了GDP的总量,更多的还体现在广州优质的经济结构,广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直占GDP 30%以下,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内大中城市,而第三产业比重更是超过60%,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深圳。
可以说,广州不仅在GDP总量上成绩优异,在经济结构上亦表现不俗,这本来是广州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在转型升级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体现。纵览广州今年的经济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过高,税收过多依赖房地产,都是不太好的苗头,需要警惕。尤其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市况以及税收充满着不确定性。有鉴于此,广州应该及早筹谋,培育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