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齐雁冰)中信泰富(00267,HK)昨天宣布,将以对价2269亿元人民币,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资产,并更名为中信股份。中信集团也借此实现借壳整体上市,中信总部将随之迁往香港。
据中信泰富昨天盘后发布的公告,公司昨天与中信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对价2269亿元人民币(约合2865亿港元)收购中信集团的主要业务平台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中以现金支付499.2亿元,其余1770.13亿以发行股份支付,每股售价13.48港元,预计需发行对价股份约165.79亿股,为保持公众持股量不低于25%水平,中信泰富需再配发约46.75亿股。收购尚须待独立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予以批准以及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中信泰富披露,本次所获注入的资产涉及的行业包括银行、电讯、证券、汽车销售、资源、特钢、隧道、卫星服务、房地产及工程承包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集团的总资产为39657.03 亿元人民币,归属于目标集团股东的权益为2250.51亿元人民币,集团截至2013年12月31日之年度的总收入为2517.89亿元人民币。员工超过9万人。上述交易意味着,中信集团将通过把绝大部分净资产以及股东权益高达2250亿元的中信股份注入中信泰富,从而实现借壳整体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由香港“炒股大王”香植球成立于1985年,1986年在港上市,同年2月,泰富发展向中信(香港集团)定向发行2.7亿股新股,后者持有其64.7%股权,正式成为中信集团子公司,并于1991年易名为中信泰富。
而此番借壳的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经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他服务业领域。目前中信集团下属最赚钱的子公司中有6家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以基础建设和矿业为主业的中信泰富,以及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
中信泰富昨天同时披露,于收购完成后中信泰富的中文名称将改为“中国中信股份”。高盛发表报告指出,中信泰富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巨额资产,交易合乎中央推动国企改革,倘完成交易,中信泰富将成为中国最大型上市综合企业。
对于为何不选择在香港直接IPO,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表示,这是出于“长期的考虑”,目前整个中信股份下面已经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再去IPO,投资者会感觉非常困惑。他相信目前这样对中信泰富、中信股份都是双赢的局面,并且肯定中信注资香港中信泰富后总部将随之迁往香港。常振明指出,中信集团的负债为600亿元人民币,负债比率仅26%,而且出售后资金并不会落入“新中信”当中,故并非为减债而作出这次交易。
制图/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