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中国反垄断:没“内幕”有“隐情”

2014-09-18 16:5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中国反垄断执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因为反垄断法实施六周年,更在于对一些违法企业的重拳出击,比如对12家价格垄断的日本车企处罚12.35亿元,引发舆论对“反垄断新常态”的点赞,但也有人因此疑惑——中国反垄断为什么突然加码?有没有内外差别?存在“内幕”吗?

就此,笔者专访了反垄断执法的“龙头老大”——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从相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内幕”绝没有,“隐情”真不少。

先拿“内外有别”来说。事实上,中国反垄断执法是先从国有企业开刀的。从茅台、五粮液,到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微博],哪个案子不是依法调查、严肃处罚?而之前,奶粉、平板电视等涉案行业中,同样不乏外企身影。案发率、处罚力度并不存在人为的歧视,压根没有什么“内幕”。最多不过是近期媒体的持续跟进、集中曝光,给人以“合成谬误”的印象罢了。

其实,不仅对国企、外企一视同仁,哪怕是胆敢“欺负”外企的行政部门,执法者也从未手软。比如,发改委近期处理的“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就来自年初韩国驻华大使馆的“告状”——反映河北对本省客运班车实行优惠,幅度达50%,而天津的一家中韩合资企业未能享受该政策。发改委调查认定这属反垄断法所列歧视性收费,目前已经发送执法建议函,责令相关部门改正。

再看“选择性执法”。反垄断法规定,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所以,很多时候,执法者才是依举报出击的“被选择”,而不是相反。据介绍,欧盟商会曾发布“对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声明”,为违法的企业叫屈鸣不平,之后又发函希望与执法部门“交流”,被严词拒绝。就连美国财长也坐不住,据说还给汪洋副总理写信,诉说咱们反垄断调查对美企的影响云云。甚者,还有吃里扒外的,比如社科院“砖家”张昕竹,拿了高通[微博]公司每小时800美元的咨询费,替人家说话,最终还被人家出卖……

看到吧,没有“选择性执法”,却招来“选择性批评”,背后还是利益的纷争,是一些境外组织有计划的联手反抗。

对内,严格执法,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外,据理力争,为企业“走出去”清障、除碍,这是各国政府的共通职责。然而,反垄断执法是个技术活,不能够“空手套白狼”,得有真刀真枪甩开膀子的本钱。与国外执法机构相比,我们的查处范围、力度还远远不够,执法力量薄弱且分散。拿发改委反垄断局来说,40个编制中只有一半专司反垄断,每人手头压着几个案子、数条线索。并且,因历史原因,反垄断既没有执法装束,也没有执法车辆、设备,去企业调查甚至被当做冒牌敲诈。突击高通公司,执法人员抱着大量涉密材料打出租车回来,非常危险,只好自嘲为“平民执法队”。

执法范畴有狭义、广义之分,如果说狭义执法上的困难,经过努力还好克服,更广意义上的反垄断,只能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执法中的不少阻力,并非来自企业,而是来自监管部门。比如正在调查的陕西证券佣金案,监管部门就有“护犊子”的嫌疑,令执法处处掣肘。一些政府部门与被监管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少数干部的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不少在被监管企业上班,如何公正执法?天下事,难就难在法之必行,反垄断法从一纸宣言到尚方宝剑,考验执行更呼唤改革,前路真是漫漫。

“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会越开越大,绝不会关上。”这扇门内,反垄断执法远未“过了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增强执法的独立性,增进执法所需的人、财、物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拂晓行动”,更多的“零点突袭”。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我们坚信,破除垄断,方有企业成长、技术进步、市场繁荣,活力之源,就在公平公正的充分竞争之中。

  • 相关阅读
  • 不动产登记工作进提速阶段新设计簿证将试填试用

    原标题:不动产登记工作进提速阶段 新设计簿证将试填试用   导读:《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于9月15日结束。据透露,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初步形成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将选择若干典型地...

    时间:09-18
  • 国务院:月销售额3万以下小微企免征营业税增值税

    原标题:国务院:月销售额3万以下小微企免征营业税增值税   【推荐阅读】   李克强:盼媒体多为成长型小微企业做广告   李克强对话新注册小微企业 开门见山连发三问   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

    时间:09-18
  • 内蒙副主席潘逸阳被查任职地先后牵出腐败大案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日公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潘逸阳是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落马的第二个省级官员,也是第五个落马的本届中央候补委员。 辗转粤赣...

    时间:09-18
  • 北京“月入万元”乞讨老人现身称乞讨为养老

    昨日,北京西站候车室,这位网传“月入万元”的乞讨老人光着膀子在乞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秋节后,乞讨老人蹲在邮局大厅内清点成堆的零钞。知情者称,老人月均汇款万元左右。 去年6月,邮局职员拍摄同事帮老...

    时间:09-18
  • 美联储再减百亿美元QE保持长时间短期利率接近零点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谭翀)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消息,美联储在周三结束了为期两天的9月决策例会,在随后公布的货币政策决策声明中,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以8票赞成、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同...

    时间:09-18
  • 国内多家景区门票涨价5A景区均价迈入百元时代

      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

    时间:09-18
  • 专家称北京房价必然下跌除非居民收入大幅上涨

      9月17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中国记协等单位举办的第59期“记者大讲堂”上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并不会发生像2008年美国楼市一样的崩盘现象,但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泡沫,北京真实的房价...

    时间:09-18
  • 多地拿公积金的钱建保障房被质疑挪用他人财产

    原标题:多地拿公积金的钱建保障房 被质疑挪用他人财产   当前,保障房建设中最大困难在于资金不足。因此,除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外,许多地方都尝试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贷款或直接投资建设保障房,破解地方政府保障...

    时间:09-18
  • 公积金建保障房存挪用他人财产之嫌恐加剧制度不公

       “为什么用我的公积金建保障房给别人住?”    专家表示,公积金使用“错位”恐加剧制度不公    当前,保障房建设中最大困难在于资金不足。因此,除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外,许多地方都尝试利用住房公积金进...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