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而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多家景区上调门票价格 5A级景区平均票价超百元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
此后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
这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6月10日起,“中国最年轻火山岛”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门票价格由90元调整为115元;7月1日起,云南大理苍山景区票价由30元涨到40元,同日,苏州园林主要景点门票价格也进行调整,其中,拙政园旺季票价季由70元调整至90元,虎丘从60元调整至80元。
此外,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8月份举行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提出目前门票价格偏低,拟将门票价格由98元/人次调整为128元/人次或130元/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地景区门票价格的频频上涨,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超过百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门票价格上涨“两头叫苦” 专家吁建合理票价生成机制
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但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景区调价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一方面,民众叫苦不迭,发出“玩不起”的感叹;另一方面,景区面对民众对高票价的不满,也以自身运营压力大为由而大倒苦水。
譬如,此番涨价的玉龙雪山景区就在听证会上指出,玉龙雪山景区目前经营状况不佳,过去的3年门票收入减去支出是负数,25元的涨价幅度是合理的;丹霞山旅游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彬也向媒体诉苦说,员工的工资要涨、景区的设施要完善,仅用于申遗和创建5A就投入了1.5亿元,虽然政府支持,但资金缺口仍非常大,现在每年需要向银行偿还千万元以上的贷款本息。
如此来看,景区门票涨价陷入了“两头叫苦”的尴尬境地。对此,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收费模式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异曲同工——收费不是问题,涨价也不是问题,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而且这个原则的执行,必须以财务信息的透明、可核查为基础。
刘思敏指出,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下定决心,为景区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同时要求这些景区定期公布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使其经济运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总体来看,景区票价应该体现公益性。”
专家称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向产业经济转型
从根本上来看,刘思敏认为,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这些景区之所以频频涨价,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是重要原因。
刘思敏,一般来讲,门票花销约占消费者旅游消费的10%左右,因此,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
“要把门票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才能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刘思敏说,地方政府不应向门票涨价抱以过多诉求,反而可以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而向树立地区品牌、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等转化,比如杭州市采取的西湖免票举措经验就可以借鉴。
西湖自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数据显示,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此前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国内旅游业虽然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是旅游直接的经济收入被看得还是太重。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把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完)
- 相关阅读
-
不动产登记工作进提速阶段新设计簿证将试填试用
原标题:不动产登记工作进提速阶段 新设计簿证将试填试用 导读:《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于9月15日结束。据透露,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初步形成不动产登记簿证样式,将选择若干典型地...
-
国务院:月销售额3万以下小微企免征营业税增值税
原标题:国务院:月销售额3万以下小微企免征营业税增值税 【推荐阅读】 李克强:盼媒体多为成长型小微企业做广告 李克强对话新注册小微企业 开门见山连发三问 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
-
内蒙副主席潘逸阳被查任职地先后牵出腐败大案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日公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潘逸阳是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落马的第二个省级官员,也是第五个落马的本届中央候补委员。 辗转粤赣...
-
北京“月入万元”乞讨老人现身称乞讨为养老
昨日,北京西站候车室,这位网传“月入万元”的乞讨老人光着膀子在乞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秋节后,乞讨老人蹲在邮局大厅内清点成堆的零钞。知情者称,老人月均汇款万元左右。 去年6月,邮局职员拍摄同事帮老...
-
美联储再减百亿美元QE保持长时间短期利率接近零点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谭翀)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消息,美联储在周三结束了为期两天的9月决策例会,在随后公布的货币政策决策声明中,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以8票赞成、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同...
-
中国反垄断:没“内幕”有“隐情”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中国反垄断执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因为反垄断法实施六周年,更在于对一些违法企业的重拳出击,比如对12家价格垄断的日本车企处罚12.35亿元,引发舆论对“反垄断新常态”的点赞,但也有...
-
专家称北京房价必然下跌除非居民收入大幅上涨
9月17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中国记协等单位举办的第59期“记者大讲堂”上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并不会发生像2008年美国楼市一样的崩盘现象,但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泡沫,北京真实的房价...
-
多地拿公积金的钱建保障房被质疑挪用他人财产
原标题:多地拿公积金的钱建保障房 被质疑挪用他人财产 当前,保障房建设中最大困难在于资金不足。因此,除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外,许多地方都尝试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贷款或直接投资建设保障房,破解地方政府保障...
-
公积金建保障房存挪用他人财产之嫌恐加剧制度不公
“为什么用我的公积金建保障房给别人住?” 专家表示,公积金使用“错位”恐加剧制度不公 当前,保障房建设中最大困难在于资金不足。因此,除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外,许多地方都尝试利用住房公积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