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 在中国经济大潮中,每个人充其量是一滴水;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他们只是一粒沙。我们虽然无法从纷繁复杂的经济数据中找到他们的身影,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个体,构筑起中国经济大厦。
新华社近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各地调研上半年经济形势,在各行各业中采访到许许多多生动而鲜活的人和事。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与阻力,也能发现蕴藏其中的潜力和活力。
转型之痛,基层官员白了头
“转型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而是长期艰巨、痛苦的过程。”说这话时,唐山市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卞明江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而唐山市按国家要求化解钢铁产能任务也完成了一半。他苦笑说,如果4000万吨化解任务全部完成,头发也要全白了。
2008年,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唐山钢铁产业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1.5亿吨左右的钢铁产能。河北省是全国第一产钢大省,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产钢大市。
2013年9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决定到2017年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其中唐山市就被要求削减4000万吨。
“对于唐山这可以说是‘壮士断腕’。”卞明江说。
全国化解钢铁产能的标准是300立方米以下高炉、转炉30吨;河北省标准是450立方米、40吨转炉,唐山是1000立方米、60吨转炉,“不然完不成任务”。
“2013年底前唐山就把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全部淘汰了。现在要求拆除的,在其他省份甚至是好的项目。”卞明江说,“计划再整合或搬迁一批。一些企业按照进行优势整合,一些向沿海和原料集中产区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