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李克强今日启程赴东亚系列峰会 10+X都谈些啥

2015-11-20 11:23:48

来源:腾讯财经

   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张尼)应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20日至23日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开启“钻石十年”,双方将绘制出怎样的发展路线图?中方将对东亚合作提出哪些主张?诸多问题备受关注。

 
  “10+X”包括哪些会议?
 
  ——10+1领导人会议
 
  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1997年12月,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今年已是第18次举行10+1领导人会议。
 
  中国外交部介绍,今年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将重点阐述中方对东盟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等倡议,重点推进产能、互联互通等合作,不断提升中国-东盟关系水平。
 
  ——10+3领导人会议
 
  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领导人与中国、日本、韩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1997年12月,首次10+3领导人会议在吉隆坡举行。在“10+3”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
 
  今年10+3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将推动各方落实好《2013-2017年10+3合作工作计划》和《第二东亚展望小组报告》,深化财政金融、粮食安全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互联互通、国际产能、海洋、扶贫、能源、救灾等新领域合作,推动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共同努力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
 
  ——东亚峰会
 
  东亚峰会目前也可称为“10+8”峰会,是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俄罗斯8国的年度领导人会议机制。今年是东亚峰会成立10周年,首届峰会于2005年12月在吉隆坡举行,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6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上,美国和俄罗斯首次参会,峰会机制扩大到“10+8”。
 
  今年的峰会上,李克强将介绍中方对峰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强调继续坚持峰会战略论坛定位,继续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原则,推动各方继续落实《〈金边发展宣言〉行动计划》,促进能源环保、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和东盟互联互通六个重点领域合作,继续坚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双轮驱动”,促进峰会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10+X”主要谈什么?
 
  ——东亚经济共同体
 
  共同努力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将成中方在今年“10+3”领导人会议上的一项提议。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东亚区域一体化即将步入新阶段,特别是东盟共同体将于今年底建成。作为地区最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领导人的与会必将深化“10+3”、“10+1”的合作,强化构建东亚区域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表示,此次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方将推动如期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此前,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已经举行14次,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进程只差“临门一脚”。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强调,随着自贸区的逐步实施,中国从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一跃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从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跃升至第三大贸易伙伴。
 
  ——RCEP
 
  推动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是本次系列峰会的关键议题之一。RCEP是10个东盟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自贸伙伴间的自贸协议。作为当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谈判,其谈判目标是在2015年底前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吴士存评价称,之前的谈判已释放出相当积极的信号,而RCEP的最终达成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利益需求,也是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和地区经济复苏的迫切需要。
 
  ——2+7合作框架
 
  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是李克强在文莱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针对中国与东盟关系提出的,即两点政治共识与七个领域合作。今年10+1领导人会议上,这一合作框架有望继续推动。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未来“10+1”合作机制不但会在此框架引导下进一步推进,同时中方提出的国际产能合作等新主张同样会为整个区域合作提供新动力。
 
  ——双轮驱动
 
  对于囊括中、美、俄、印等主要大国的东亚峰会,李克强此次将强调继续坚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双轮驱动”。如何促进峰会健康稳定发展成外界关注焦点,江瑞平指出,东亚峰会现在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中方的引导,让政治安全和经济合作“两个轮子”一起转,同时不能让一些敏感问题干扰峰会合作框架发展。
 
  任内首访马来西亚寻求战略支点
 
  除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此次也是李克强就任中国总理以来首次访问马来西亚,中国外交部称,此访对于推动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吴士存分析称,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身份,马来西亚也连续7年保持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
 
  在吴士存看来,马来西亚还是中国在东盟地区推动落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而中-马钦州和关丹产业园区合作模式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产业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模式。(完)

  • 相关阅读
  • 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划定时间表 薪酬普降20%至30%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实施,地方国资委下属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也在推进之中,目前已经超过十省相继制定出国企高管改革方案并递交人社部,而个别市属国企的薪酬改革方案的审批也正在加速...

    时间:11-20
  • 超级金融监管呼声高涨 吴晓灵:不能简单合并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后,一时之间,“一行三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等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问题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时间:11-20
  • 外媒称中国地产商压力增大 华润弃购北京地块

      外媒称,因最终价格超出预算,华润置地和招商局地产有限公司将放弃购买北京一个地块,这凸显出土地价格上涨正给中国开发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据彭博新闻社11月19日报道,华润置地负责投资者关系的一名高...

    时间:11-20
  • 81只A股“壳公司”死而不僵 三年政府补助28亿

      本报记者安丽芬广州报道   近期中央高层频频提及“僵尸企业”,其解决已迫在眉睫。   所谓“僵尸企业”主要是指一些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却主要依靠银行支持和政府照顾而勉强生存的企业...

    时间:11-20
  • 澳否决中企收购10万平方公里牧场 称违背国家利益

      本报讯(记者朱开云)昨日,澳大利亚联邦财政部长斯科特-莫里森昨日宣布,否决中国企业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养牛场的计划,理由是该交易违背国家利益。本报曾在10月13日A14版以《中国买家拟竞购澳洲“超...

    时间:11-20
  • 揭秘全国最大“地下钱庄”案:上千亿元转移境外

      NRA账户(非居民账户)本是银行系统为了方便境外公司在境内业务结算而设立的,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通过大量虚假注册境外公司,将其作为资金非法跨境转移的“绿色通道”。   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调查...

    时间:11-20
  • 央行今起下调SLF利率 还不能判断是否等同降息

      业界专家认为,目前还不能判定央行此举是否等同于降息   ■本报记者闫立良   11月19日下午,《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央行官方微博获悉,央行决定于2015年11月20日起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

    时间:11-20
  • 多个城市陆续撤县设区 中国或进入无县时代

      哪些大城市是“无县城市”?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大潮下,将下属的县(市)改区,从而壮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这是目前很多大城市通常会采取的方式。   北京进入无县时代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

    时间:1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