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吃饭为大!端稳中国碗

2024-10-17 08:57:00

来源:新华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预计秋粮旺季收购量2亿吨左右,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实现百分之百自给,粮食应急储运企业5100余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大国粮仓”储备充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这根弦。这根弦怎么“绷”?可以用丰、收、储、备、法“五字诀”把握。

【丰】《六韬》说:“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4日,全国秋粮已收64.3%,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分作物看,玉米已收67.5%,一季稻已收64.5%,大豆已收80.8%。分地区看,西北收获过八成,黄淮海和西南地区过七成半,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过半。

夏粮已经丰收,秋粮丰收在望,作为明年夏粮丰收的基础,各地秋种陆续开始。截至目前,全国冬小麦已播过两成,黄淮海已播15.8%,西北地区已播69.3%。冬油菜已播过三成半,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四成,西南过两成半。

【收】《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端稳中国饭碗,既要粮食颗粒归仓,更要种粮人“丰收到手”,挣到票子。

今年以来,国家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持续激发市场购销活力,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最低价收购预案,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9月末全国夏粮旺季收购收尾,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粮超7000万吨,处于近年较高水平。

预计秋粮旺季收购量2亿吨左右,较上年稳中有增。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及地方与社会粮企将积极入市,做到“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

【储】《盐铁论·力耕》说:“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实现百分之百自给。粮食库存充裕,高于17%-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稻谷库存量能够满足全国人民1年以上口粮消费需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储备体系,储备体系不断健全,形成涵盖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社会储备的多层次、全方位粮食储备体系。京津沪渝等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

【备】《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对粮食应急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持续健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体系建设。目前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体系基本形成,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

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储运企业5100余家、应急加工企业6900余家、应急配送中心3900余家、应急供应网点5.9万余个,粮食应急日加工能力超170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2天消费需求。

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并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灾害应对等考验。

【法】《荀子》说:“法者,治之端也。”

作为我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安全保障法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耕地保护到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各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减损等作了系统规定,为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法治保障。

法律“从纸面到地上”,关键在于实施。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说,按党中央决策,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仓廪实,仍需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足国之道,于安思危,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你我行动起来!

(记者王立彬)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 相关阅读
  • 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吉林白山

      本报电(记者邓剑洋)近日,中国乡村文化振兴艺术行走进吉林省白山市,第二届中国乡村书画大赛、乡村发展品牌推介活动同期在白山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主办,该活动以“文化赋能品牌强农...

    时间:10-18
  • “蘑菇小镇”活力足

      周末,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蘑菇小镇”迎来了一批批游客,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文峰忙得不可开交。“一到节假日,我们蘑菇生产基地的参观就会排满,每天要接待上千名游客。”  从传统...

    时间:10-18
  • 北极村的智慧生活

      “欣赏风光的同时不耽误上网晒照片、发视频,游客在民宿里也可以享受智慧生活,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杜欣员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一家民宿经营者,她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民宿内的智...

    时间:10-18
  • 人才入乡,旅游升级

      “国庆长假,我们‘神仙画游’县域风貌样板区内的300多家民宿,一房难求,平时周末也常是接近满房状态。”浙江省仙居县旅游民宿产业协会会长杨勇介绍。  杨勇是当地“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吸引下的返...

    时间:10-18
  • 从一个培训项目看乡村人才振兴(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上海青浦区夏阳街道塘郁村党总支书记徐月萍(右一)向培训班学员介绍村庄治理经验。   沈 超摄(人民视觉)  湖北省来凤县旧司镇,班主任(前排右一)带领学员参观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街村。...

    时间:10-18
  •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液压油缸下线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韩鑫)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在江苏常州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重型液压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组油缸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牵头研发攻关,缸...

    时间:10-18
  • 推动重点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吴秋余)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和推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通...

    时间:10-18
  • 数字消费带动新消费热点(大数据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数字消费深度融入生活,代表着消费市场转型的新方向,对供给升级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时零...

    时间:10-18
  • 以海兴村 以海强村(编辑点评)

      从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到远近闻名的“最美渔村”“金牌旅游村”,澳角村的乡亲们一路追波逐浪、向海而行。  对于三面环海的澳角村而言,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  这些年,...

    时间:10-18
  • 人民网“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启动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促消费,惠民生。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17日,人民网“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以下简称“百日直播行动”)正...

    时间:10-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