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数字贸易产业园助力“买全球、卖全球”

2025-09-09 16:2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晨曦初照,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一片繁华景象。走进淮海国际陆港数字贸易产业园一楼的进口供应链展示中心,来自德国的马膏、法国的Cava气泡酒、西班牙的歌海娜红酒摆满货架,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地优质零副食品琳琅满目。如今,园区正在开发微信小程序,在不久的将来,动动手指就能下单购买这些进口商品,享受“一站式”跨境购物体验。

  通道赋能:中欧班列织密全球贸易网络

  淮海国际港务区以数字贸易产业园为功能载体,充分发挥“通道+平台+枢纽”优势。园区通过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

  徐州中欧班列始开于2015年,2017年纳入全国中欧班列序列。截至去年底,徐州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2000列,连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目前,徐州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18条线路,通达欧亚21个国家50多个城市,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今年1–7月,徐州中欧班列已开行267列,其中出口117列、进口150列。

  创新实践:数字驱动贸易全链条升级

  淮海国际陆港数字贸易产业园不仅关注小商品贸易,更着力拓展大型订单和多元化贸易模式。园区某汽车销售企业发力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市场,不仅出口乘用车,还包括重型牵引车等大型装备。园区另一家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出口二手工程机械,金额已超千万美元,彰显了园区在大宗贸易方面的实力。近年来,淮海国际陆港数字贸易产业园创新运营模式,联动“两仓”(出口监管仓库与进口保税仓库)实现功能互补,构建覆盖进出口全链条的保税物流体系。出口监管仓库聚焦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等本地优势产业。进口保税仓库则瞄准精密设备、有色金属等领域。截至目前,“两仓”累计实现贸易额突破6.97亿美元,服务进出口企业超百家。

淮海国际陆港数字贸易产业园。姚沣书摄

  数字变革:从传统贸易到智慧贸易的跃升

  港务区正从单纯数字贸易向贸易数字化转变。2025年上半年,淮海国际陆港数字化服务平台交易额已突破10.3亿元,总交易额达22.5亿元,注册企业数70家。

  港务区数字化服务平台运营主体,以“数字赋能物流”为理念,聚焦行业痛点,推出“物流商城”“货管家”和“云配货”三大核心服务模块。平台通过一站式客户服务、智能风控、生产作业与监管系统,实现对物流全链路的智能化组织与无纸化运营,显著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为实现“数实融合”,港务区积极推动跨系统数据联通,整合连云港海港、国铁货运编组站、京杭运河亿吨大港等重要节点的信息系统。他们打破传统数据壁垒,实现货场、码头、港口数据的实时共享与业务协同。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数字化服务平台。路迅摄

  竞争力提升:创新模式塑造优势

  在发展中提升商业竞争力,港务区多措并举。物流降本提速方面,未来将借力中欧班列,通过“班列+海外仓”模式,压缩欧洲订单履约时效,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港务区已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丘库尔赛ULS场站签署合作协议,互为对方班列的互发场站,提升徐州中欧班列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为应对税收、商品准入等方面的风险挑战,港务区积极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AI精准运营成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抓手。淮海国际陆港数字贸易产业园通过智能选品工具分析欧盟新规,筛选合规高利润商品;对徐州特色产品,如工程机械配件、玻璃瓶等进行全产业带溯源,降低出口链路成本。园区协助企业对接海外仓资源,设立退货点,支持销售国当地售后,使退货损失减少60%。

  “数据就是新资产,信用秒变生产力”。为支持园区企业加速发展,港务区有关部门联合企大型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推出“跨境数字信用”产品,提供“出口快贷”,整合交易、保险、认证数据替代传统抵押,企业获得融资时效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实际行动破解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钢铁驼队往复驰骋,数字浪潮奔涌激荡。淮海国际港务区正以数字贸易产业园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从工程机械轰鸣出海到高端设备保税入仓,从单一物流节点到供应链枢纽重构,一座承载着“一带一路”愿景的内陆港城,正以昂扬之姿奔向世界经济的广阔蓝海。(朱志庚 王冰)

  • 相关阅读
  • 中国2024年引资总体情况良好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100亿美元

      中新社厦门9月9日电 (记者 龙敏)于9日在福建厦门发布的《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5》显示,2024年,中国引资总体情况良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仍保持发展中经济体最大引资国地位;全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

    时间:09-09
  • 发力“四新”赛道拓展增长空间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  “四新”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多个领...

    时间:09-09
  • 拓市场、转赛道、延链条!从“新”出发找增量 多角度解码外贸新动能更持久

      央视网消息:2025年以来,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但我国外贸依然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记者在多地调研时发现,部分对美出口企业信心恢复,东盟、欧盟市场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外贸企业正通过市场拓新、赛道转新、链条延新,寻...

    时间:09-09
  • 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领跑”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新跃升”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9月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0年—...

    时间:09-09
  • 统筹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强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必答题,引导技术、土地、人力资源...

    时间:09-09
  • 数智领航 2025服贸会“看”点纷呈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 (陈小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举办,这是服贸会首次以“一会一址”形式全程落地首钢园。这场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全球服务贸易盛会,有近20...

    时间:09-09
  • 世界最大吨位上位转体桥梁工程桥梁迎“华丽转身”

      中新网西安9月9日电 (阿琳娜 刘盼利)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中铁七局承建的延安东绕城高速南泥湾机场大桥3号墩桥体9日成功转体。这座桥梁的“华丽转身”,为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及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

    时间:09-09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专利预审服务为创新提速

      中新社上海9月9日电(范宇斌 杨海燕)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9日受访时说,“十四五”以来,上海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市知识...

    时间:09-09
  • 中国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1162.4亿美元

      中新网厦门9月9日电 (记者 龙敏)于9日在福建厦门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25》(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延续下行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总体展现出较强韧性,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2.4亿美元,...

    时间:09-09
  • “海口-塞浦路斯-罗马”货运航线开通

      中新网海口9月9日电(李如苑)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下称“美兰机场”)9日对外介绍,一架搭载约37吨货物的B767全货机8日晚自美兰机场顺利起飞,经停塞浦路斯拉纳卡机场后,飞往意大利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标志着“海口-塞浦路...

    时间:09-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