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苏无锡9月16日电 (记者 徐珊珊)中国电动车企业正加速“出海”。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家中16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1月至7月,公司海外出口业务同比增长40%至50%,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全球生产基地和中转仓库体系。
作为“中国电动车之乡”,无锡锡山区电动车产业集群规模约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该区两轮电动车出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对印度出口表现尤为亮眼,达9433万美元,同比增长102.2%。
不仅是无锡,全国多地电动车产业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已形成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的产能,产品热销东南亚;浙江台州企业则依托完善的零部件产业链,加快开拓欧洲市场。
差异化产品策略成为中国电动车“出海”的制胜法宝。王家中表示,雅迪针对不同市场推行本地化研发:“针对欧洲消费者身高特点,我们调整坐姿和人机工程;对路况较差地区,我们增大轮径和强化动力系统;我们还会根据各国审美偏好,专门设计产品外观和颜色。”
以印尼市场为例,当地外卖行业对电动车续航要求高达150公里,远超国内水平。“我们针对路况和续航进行深度研发,既保证复杂路况下的通行能力,也满足外卖骑手的日常里程需求。”王家中说。
淮海控股集团旗下电动车企业生产的“三蹦子”,凭借出色的载重能力和路况适应性开拓新兴市场,远销秘鲁、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中国电动车企业加速海外本地化布局。行业龙头雅迪已在全球打造十大产研基地,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路。2025年3月,锡山区首批6个电动车全球公共海外仓正式启用,目前已有7家企业在9个国家设立14个海外仓。
王家中认为,未来2—3年将是公司海外发展的关键期,“当前重点是企业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供应链本地化、产品适应性和消费者满意度”。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海外仓网络完善和本地化生产加速,中国电动车企业正实现从单一贸易向全产业链、品牌化输出的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