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9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吉林,正在推动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记者17日从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上述信息。目前,该厅已会同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4个部门单位,制定印发了《吉林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7月15日,吉林长春,一辆解放J7商用车在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下线。(资料图) 张瑶 摄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产品或活动在全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衡量。
根据《方案》,到2027年,吉林省将出台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鼓励引导汽车、轨道交通、钢铁、水泥、石化、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医药等出口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到2030年,核算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齐斌介绍,《方案》明确14项重点任务,包括扩充完善省级产品碳足迹因子、落实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开展信息披露工作等。
张齐斌表示,精准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有效摸清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源和排放量,从而找准降碳着力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碳足迹管理可以助力企业有效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德合资车企——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减污降碳卓有成效。该公司规划绿色发展科专家王永国与会介绍,今年起将在相关先导车型中使用低碳钢,成为行业内首个批量使用的车企,到2030年将实现整车全面使用绿色低碳钢。今年年底,企业将上线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系统,进一步提升数据收集与核算效率。
另据记者了解,吉林省还计划通过“碳标签”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