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改革开放走在前|延链补链强链 珠海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2025-10-11 10:04:38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2025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改革开放走在前——广东科创新气象”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9日至12日举行。活动首日,采访团深入珠海,先后走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普强时代、(横琴)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纳思达以及珠海中科慧智科技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主体,解码珠海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产学研合作,打造湾区创新极

  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依托澳门大学三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项项芯片设计、中药质量研究等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横琴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转移转化。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长陈国凯介绍,研究院始终以“双向赋能”为核心:一方面积极链接企业资源,邀请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科研合作;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在孵企业潜力,推动其与澳门大学的科研资源深度对接,实现“科研优势”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我们致力于成为连接海外创新资源与内地产业需求的‘双喇叭’节点,让创新要素在合作区加速聚集、高效转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认知神经网络、类脑智能芯片、类脑计算系统、金融工商智能技术、智慧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技术,成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西点”的重要科技力量。“类脑智能不是传统人工智能的简单延伸,而是在现代神经科学引领下开辟的全新赛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这就像爬梯子,当所有人挤在同一架梯子上向上攀爬时,竞争必然激烈;而发现并攀上一架全新的梯子,既是科学家最幸福的事,也是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谈及选择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因,张旭介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大湾区强大的产业基础,为该研究院开展国际化科研、实现技术快速转化提供了独特优势。未来,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青年科学家与科创企业家扎根湾区,共同攀登科技新高峰。

  护航低空安全,助力重大赛事平稳进行

  低空经济是珠海重点布局的前沿领域之一,低空经济要“飞起来”,更要“飞得稳”。珠海中科慧智科技基于AI算法训练低空安全大模型,打造城市级数智底座平台,配合算力服务中心,为区域低空经济业务提供底层数据支撑。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临近,由珠海中科慧智科技研发的“以雷达为核心的移动式无人机防御系统”已进入“备战”状态。这套系统如同全天候“移动哨兵”,将为赛事筑起一道低空安全屏障。

  “2024年我们承担了全运会男子自行车预选赛的保障任务,目前正积极准备,期待在十五运会赛事期间参与十五运会自行车(公路)赛事男女个人赛和计时赛的低空安全保障任务。希望通过以全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无人机防御系统,有效保障低空安全,为十五运会体育项目顺利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中科慧智董事长唐惠琼介绍,与场地固定的赛事不同,自行车赛赛道长、环境开放,这给安保工作带来了独特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此次保障任务摒弃了传统的固定防御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移动跟踪监测’方案。”唐惠琼提到,该方案以低空预警指挥车为中枢平台,车上集成了全数字有源相控阵雷达、无线电侦测和光电设备,能对赛事空域进行不间断扫描,实现对无人机的提前预警与精准定位。

  为形成闭环处置能力,中科慧智还将与现场警力高效协同。一旦发现“非合作目标”无人机,指挥中心会迅速分析并通知附近执勤人员,由执勤人员利用手持的侦测与反制设备进行快速、精准的处置。这套“车载系统精准预警”与“单兵装备灵活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共同为赛事构建了一张严密、可靠的低空防护网。

  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珠海正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上下游产业集聚。走进普强时代的展示厅,一场流畅的“人机对话”正在生动上演。“打开车窗,调至23度,播放一首粤语歌……”指令刚落,车载系统便迅速响应、精准执行。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深耕多年的普强时代,其车载语音系统凭借广泛的市场覆盖以及对语音交互技术的持续攻坚,成功验证了从“技术红利”到“市场竞争力”的转化路径。

  在纳思达,国产打印机芯片与耗材的迭代陈列,勾勒出其从制造业向高端突围的奋斗路径。从早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到如今打通全产业链、掌握关键技术自主权,纳思达用二十余年坚守,深刻诠释了“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如今,纳思达产品已突破传统打印场景,广泛落地医疗设备、工业制造、文创设计等领域。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珠海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坚守。近年来,珠海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2024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6%,位居全省第二。在此基础上,珠海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

  近日,珠西科学城“三大创新中心”启动活动在珠海高新区举行。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赛道,珠海精准发力,重点打好港澳合作、高校资源、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创新生态“五张牌”,不断提升在珠江西岸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辐射带动能力。

  当前,珠海正朝着“十五五”期间迈进万亿级城市行列的目标加速奔跑,珠西科学城作为珠海科创“主引擎”,以“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RISC-V生态应用创新中心”“珠西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支点,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正迎来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发展动能持续迸发的黄金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 相关阅读
  • 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设立 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

      中新网沈阳10月11日电(李晛)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10日在沈阳举行。沈汽集团、粤科金融集团、宝马中国正式签约,共同设立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首期规模8亿元,募资主要聚焦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电...

    时间:10-11
  • 海南产经新观察:“要出海,来澄迈”

      中新网海南澄迈10月11日电 (陈英清)“聚焦出海,投资澄迈”,是2025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主题,也成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扩大开放之年里澄迈推进招商引资、全力拼经济的生动写照。  10月17日到19日,2025...

    时间:10-11
  • 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海南自贸港封关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中新网海口10月11日电 题: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海南自贸港封关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中新网记者 王子谦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扩大开放之年。7月,最新版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指南》对外公布,向...

    时间:10-11
  • 全国铁路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实行 每天开行旅客列车超1.3万列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天(1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计划每天安排开行旅客列车超1.3万列。  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充分挖掘今年新开通线路的运输潜力。沈阳至长白山高铁,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64...

    时间:10-11
  • 月保费十几元能保百种重疾,这种保险该怎么选?

      中新经纬10月11日电 (李自曼)近期,多家险企推出1年期的短期重疾险产品。同样保额下,传统重疾险保费动辄千元甚至上万元,而短期重疾险产品的保费则在百元级别。  这种短期重疾险应如何选择购买?  月保费低至十几元...

    时间:10-11
  • 多端发力 跨界融合 “电影+”激活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有超过5000万人次走进影院观影,由电影带动的文旅、餐饮等关联消费也快速增长,中国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国庆中秋假期,多地推出发放电影...

    时间:10-11
  •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中新网石家庄10月11日电(陈林 韩冰)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雄安新区已集聚重点人工智能企业67家,数字科技企业200余家,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时间:10-11
  • “潮”出消费新活力!文化IP跨界创新赋能传统文化全龄段“活态传承”

      央视网消息:这个假期,各地的博物馆依托特色展览、精美文创,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旅游地。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

    时间:10-11
  • 两个万亿度,折射经济增长新动能(经济新方位)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8月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这是继今年7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之后,再度破万亿,在全球也属首次。  “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由乌...

    时间:10-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