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在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西城经济迈上新的千亿台阶,2024年GDP突破6000亿大关,达6038亿元;经济密度达119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超55万元,均居全市首位、全国前列。
西城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近年来,该区奋力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连续两年以直辖市城区组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经济增长动能更加澎湃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在西城,金融街汇聚“一办一行一总局一会”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家主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总部、金融行业协会,资产规模达156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贡献全市近七成的金融业税收。
图为行人在2024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元素装置前拍照。 张祥毅 摄中国资管高地建设高位起步。西城汇聚资管机构260余家,资管规模突破20万亿元。以北交所为核心的资管生态圈加速扩圈,上市公司超过270家,吸引投资者超800万户。金融街论坛作为国家级、国际性金融对话平台,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作用愈加鲜明,去年参会外籍嘉宾比例超40%,创历史新高。
他表示,经国务院批准,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27日至30日举行,主题是“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形式、氛围、国际化水平都有新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发展亮点纷呈
郅海杰介绍,该区以中关村西城园、金科新区、中国数据街等功能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与核心区定位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金融科技爆发式增长,金科新区六年时间完成楼宇改造43.4万平方米,汇聚头部企业269家,注册资本金超1400亿元,产值跃升至千亿级水平。
数字经济蓄势勃发。在西城,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启动建设,首个全国性“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成功运营,三大通信运营商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部落地,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入选项目全市最多。
2024年,西城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4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超11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以上;“两区”建设持续发力,西城纳入市级项目945个,总金额7682亿元,新增预计投入资金、项目平均金额、落地项目金额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
高水平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郅海杰表示,近年来,西城营商环境进一步便利化、国际化,“服务包”企业增加至千家、服务满意率99.9%,离境退税商店266家,国际学校、医疗设施持续增加。该区出台产业支持政策18项,“十四五”以来兑现资金62亿元,设立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与此同时,该区内的国资国企布局加快向高精尖服务业转型。高能级发展平台持续搭建,发布实施“梦想伙伴、出海领航、AI生态”央地合作三项计划;人才支撑保障进一步强化,与25所知名高校共建发展联盟;招商服务体系不断拓展,设立欧洲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站和13个全球招商联络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