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

2025-10-20 15:48: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国际论道)

  “在中国,科幻不再是虚构内容。”巴基斯坦《论坛快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外骨骼“机甲”、新材料制成的“隐身衣”……那些曾经停留于荧幕的科幻装备,在中国逐渐走入现实。

  中国的科技创新日益吸引外媒关注。不少外国游客来华期间,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所见所闻:送餐机器人穿梭往来,无人驾驶车辆平稳穿行,城市建筑与设施充满“科幻感”“未来感”……更多“中国智造”的创新成果,正呈现在世界眼前。

  科幻“名场面”走进现实

  智能打磨工厂内,机械臂灵巧翻转,精准打磨出产品的光洁曲面;无人配送小车在车间灵活穿梭,自主搬运沉重物料;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短时间内就能将汽车骨架装配成整车……这些曾经在科幻大片里见到的场景,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常见。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不久前,多位外国企业高管走进中国“黑灯工厂”,所见场景令他们感到震撼。访华的高管描述,这些巨大工厂里,机器人独自完成大量工作,甚至无需开灯。英国能源科技公司章鱼能源老板格雷格·杰克逊回忆:“我们参观了一家生产手机的‘黑灯工厂’,那里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生产线旁没有工人,只有少数人员保障工厂正常运转。”福特斯克金属集团负责人安德鲁·福瑞斯特也表示:“中国工厂里,许多机器人在大型传送带旁组装零件,现场很少看到人,干活的全是机器人。”

  像“黑灯工厂”一样的“科幻场景”还有很多。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如今的中国,已成为电动汽车、电池、光伏板、风力涡轮机、无人机、先进机器人等技术领域的引领者。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报道称,中国在技术与制造业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以《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外骨骼“机甲”为例,这类设备已在中国实现应用:在福建武夷山,游客可租用外骨骼辅助登山;在工业领域,中国企业也已开发出多款应用于航空、采矿、能源等行业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报道还提到,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使微波和可见光“弯曲”的“超材料”衣物。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技馆展出了一款能够有效避开红外监测的迷彩服。这些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技术,如今走进“中国智造”的现实。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指出,中国的创新活力正持续释放,多项“中国智造”成果展现出巨大潜力。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的创新医疗与生物制药技术不断进步;在材料科学领域,更轻、更坚固的新型复合材料有望重塑从建筑到高端制造的产业格局。此外,中国大规模部署5G网络,已为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数字医疗与精准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

  “科幻感”怎样炼成?

  中国正通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将“科幻感”一步步变为现实。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正以较快速度制造和部署工业机器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约200万台。中国不仅在机器人应用规模上居于前列,在制造能力方面也稳步提升。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投入,支持本土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路透社的文章分析认为,中国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种技术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竞争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在报道中提到,中国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从教育机器人到智能编程玩具,人工智能应用已深入社会多个层面。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布局相关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

  一个个“科幻场景”的背后,离不开坚实的人才支撑。

  彭博社的报道认为,人才是中国创新生态的核心支柱,全球近半数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报道表示,中国已形成显著的“工程师红利”。在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工程师总量从约520万人增长至约1770万人。规模庞大、结构年轻的人才队伍,在生物科技、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应用研发等前沿领域不断开拓,有效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英国《每日电讯报》也表示,中国科技竞争力背后,有数量庞大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2020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已超过350万,居世界首位。持续积累的人才资源,正成为中国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创新中国”吸引力提升

  “中国看起来太有未来感了。”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外国博主分享来华旅游的见闻,记录那些令他们惊叹的科技场景。移动支付、无人机外卖、街道上穿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热门帖子中充满“科幻感”的体验,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专程来中国体验。

  “中国正迎来越来越多对科技感兴趣的国际游客,其中不少是30至50岁的中青年群体。”《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科技最感兴趣,希望参观电动汽车工厂、热门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或亲眼看看会跳舞的机器人。“他们希望看到新鲜、前卫、与众不同的中国——见证中国现代化的一面。”报道援引分析称,有美国游客表示,来华前并未料到中国城市如此发达。来自南非的游客则对中国“时尚、高效、清洁、准时”的高铁表示赞叹。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重庆曾是《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其充满“科幻感”的景观正吸引着众多国际游客专程到访。“高架列车穿过高层住宅楼。夜晚,天际线的霓虹灯闪耀,宛如电影中的场景。这座‘中国未来大都市’看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报道称。

  随着“中国游”热度上升,海外社交平台上相关帖文数量显著增长。CNN等媒体也关注到,无人机表演、现代化高铁站等正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新亮点。通过越来越多海外博主的亲身分享,“酷”、“创新”与“前沿”等关键词,正逐渐凝聚为国际舆论中认知中国的新共识。

  阿根廷“报告亚洲”网站分析认为,“中国制造”正转型为高科技创新的代名词。中国制造业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等领域的创新生态日益完善,推动这一形象持续升级。

  英国品牌金融公司发布的《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反映出“创新中国”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持续提升。

  记者 林子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20日 第 10 版)

  • 相关阅读
  • 中国经济三季报彰显韧性和活力

      10月20日出炉的中国经济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  放眼全球,这一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交出这一成绩单,...

    时间:10-20
  • 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展会天津交易团实现意向成交2.13亿美元

      中新网天津10月2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天津市商务局获悉,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展会19日结束,天津交易团实现意向成交2.13亿美元,比137届广交会增长5.03%,比136届秋交会增长12.61%。  天津代表团一期参展企业199家,...

    时间:10-20
  • 新技术+新产品 广交会老朋友找到新商机

      在本届广交会上,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让传统产业焕发了出海新商机。广交会的老朋友也找到了新的商机。  在这届广交会首期展览上,美国客商法里斯来到摩托车展区,找到自己的“老朋友”——浙江的一家曾与他有过多年...

    时间:10-20
  • 10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升0.37个点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2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0.13,比上周五上升0.37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1.28,比上周五上升0.44个点。  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

    时间:10-20
  • 截至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1806.3万个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根据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

    时间:10-20
  • 中国国家统计局: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王恩博)针对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20日回应说,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据官方初...

    时间:10-20
  • 三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1亿元

      中新社广州10月20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20日发布的三季度消费投诉分析报告称,2025年第三季度,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2.77万人次,处理消费者投诉24.84万件,其中受理并调解结案17....

    时间:10-20
  • 9月中国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跌 同比跌幅继续收窄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庞无忌)2025年9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继续呈收窄态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数据反映上述趋势。从环比来看,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

    时间:10-20
  • 国开行: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近1900亿元

      中国国开行: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近1900亿元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20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悉,9月29日,经监管部门同意,国开行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