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中新健康丨医药企业热议四中全会公报:我们正经历“质的飞跃”

2025-10-24 21:5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张尼 赵方园)10月23日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第二。多位医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健康专访时表示,深受公报内容鼓舞,相信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将经历“质的飞跃”。

  顶层设计指明方向:创新,还是创新!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让我们深受鼓舞。”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

  在谢其润看来,“十四五”以来,包括中国生物制药在内,众多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不懈努力,用全新、高效、可及的创新疗法在国际舞台上不断赢得认可。中国创新产品研究进展和成果不断在国际舞台亮相,海外授权交易快速攀升。中国药企正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跨国合作,加快融入全球顶级创新俱乐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生态圈的关键时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是最佳路径。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之一,是企业主体掌握乃至引领全球前沿科技的发展。”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夏瑜表示。

  她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切中了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点,明确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抓手和路径,这对正在进行源头创新和前沿技术攻坚的企业是巨大的鼓舞,有望进一步激发科学界和产业界的自主创新动能。

  “全会的部署让我们这些身处科技创新一线的企业倍感振奋,这也是从国家顶层设计上,为高端医疗装备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的硬科技领域指明了方向,其积极影响是根本性的,坚定了我们攻坚‘卡脖子’技术的战略定力。”大医集团执行董事、首席品牌官昝鹏在采访中如此评价。

  昝鹏说,放疗装备是多学科交叉的制高点,全会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鼓励企业去做别人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去做“0-1”的原创性、引领性的自主创新,而不是在低水平上重复。

  中国具有生产力独特优势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背后,是中国独特的创新生态优势。

  谢其润认为,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在充分发掘工程师红利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深水区:从工程技术创新,到基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理创新;从实验室的学术创新,逐步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转化医学创新,并通过越来越多的头对头、MRCT临床验证,陆续收获国际化创新成果。

  “中国的数据平台优势,整个行业的算法突破,不管是量化的计算算力突破还是AI的算法应用创新,都让我们在创业第一天就可以站在高点,持续受益于国内世界级的科技基础设施。”剂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赖才达在采访中强调。

  作为一家深耕AI制药的企业,剂泰科技对中国的生产力优势有着深刻感触。赖才达说,中国的生产力和全产业链优势让我国AI制药创新有实力竞速全球赛道。“同样的任务,我们在国内能以1/10的成本拿到美国同等品质的数据集,有些数据我们甚至在国内当天就可以完成,但在美国可能要6周的时间。”

  “可以说,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正在经历一场‘质的飞跃’——从‘并跑’向部分领域的‘领跑’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定义’转变。过去我们谈创新,多是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而现在,我们开始有能力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

  昝鹏说,以大医为例,截至2025年9月,申请专利已超1300件,这背后,是中国企业逐步建立起的攻克“超大复杂跨学科系统”的工程能力,这是支撑大型高端医疗装备持续创新的底层基础。“我们有信心,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将涌现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

  迎难而上,乘势而起

  夏瑜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扎实创新,一部分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在全球生物药物创新大舞台中崭露头角,开发的一系列创新药物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认可。但总体来看,产业总体创新水平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企业个体力量尚难以比肩跨国制药公司,企业全球临床开发和全球商业化能力还有待提升。

  “在国际大舞台上实现更大的突破,需要培育一批在新药研究、临床开发、商业化全链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我们期待更多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支持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多元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生物科技公司不断涌现。”夏瑜说。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常务会长、金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钮立卫告诉中新健康,当下,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需构建“政府引导、产业主导”的双轮驱动格局。

  具体来看,政府应加大财政扶持,优化审评审批机制,为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开辟“绿色通道”,并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链路;企业则要主动扛起创新主体责任,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专业团队,聚焦关键技术开发,突破“卡脖子”环节,将科技创新嵌入产业链各环节,形成“研发-转化-迭代”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国内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精准化、系统化政策落地实施。”钮立卫说。

  在赖才达看来,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已经到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今天已经有春风起的暖意,‘好风凭借力’,我们期待未来整个行业能加速发展,迎来科技创新盛放的时代。”(完)

  • 相关阅读
  • 前三季度新疆外贸创新高 加速开拓新兴市场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24日电 (胡嘉琛)乌鲁木齐海关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931.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1%,创历史同期新高。  据乌鲁木齐海关副关长李清华介绍,前三季度,新疆...

    时间:10-24
  • 美企为封锁政策买单

      “我们(美国)实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近期一次公开采访中,英伟达CEO黄仁勋称,公司在中国高端芯片市场份额已从95%降至0%。  英伟达“归零”,揭示了芯片市场的变局。  这不代表中国...

    时间:10-24
  •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 5G用户达11.67亿户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4日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9月末,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67亿户。  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累计完成1...

    时间:10-24
  • 中信证券第三季净利同比增逾51%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24日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27.7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7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

    时间:10-24
  • 前8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1.92亿部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4日发布2025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25年1-8月,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92亿部,同比下降1.7%。  其中,5G手机1.63亿部,同比下降1.0%,占同期手机出...

    时间:10-24
  • 中国国家外汇局: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4日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会议强调,国家...

    时间:10-24
  • 港股三大指数周内齐升 机构料长期向上逻辑稳固

      中新社香港10月24日电 (记者 戴小橦)10月20日至24日当周,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截至24日收盘,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62%,收报26160.15点;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5.2%,收报6059.89点;国企指数累计上涨3.91%,收报9363.94点。10...

    时间:10-24
  • 广州港近年来外贸航线年均增长10条以上

      中新网广州10月24日电 (蔡敏婕 唐旭妍)记者24日从广州市港务局获悉,今年,广州港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180条,世界前20强班轮公司均在此开展业务。近年来,外贸航线年均增长10条以上,今年再添8条,为广交会全球采购商的展品...

    时间:10-24
  • “心遇新加坡”上海启幕,足不出“沪”品狮城风情

      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 (陶思阅)24日,为庆祝中新建交35周年,凯德集团携手中国新加坡商会共同开展“心遇新加坡”全国活动。“新加坡文化美食集市”首站活动于上海长宁来福士广场启幕。  10月24日至26日,上海长宁来...

    时间:10-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