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商时代的商洛农产品网络市场“微”营销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雷超锋 赵永利 李沛超)不用去菜场,只需坐在家里,轻点鼠标或轻触手机,就有人准时将新鲜农产品送上门。近年来,为日常生活提供物美价廉鲜活产品的农电商在国内很多城市悄然兴起。这种贴心、便捷的服务备受市民青睐,也为农产品从“产地菜园子”走向“市民菜篮子”提供了新的通道,实现买家卖家共赢。而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改变。生态商洛,不应错过分享这一“饕餮盛宴”的大好机遇。
亟待触“电”创市场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其视野就面向全球。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传统农业提供了一个全球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商洛山的核桃、板栗、山菌、柿饼等特色农产品十分丰富。伴随着国内农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我市农产品产销依旧处在原始阶段,丰产不丰收情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农户打造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根源在于市场对接不成功,信息堵塞造成流通梗阻。
农产品触“电”是解决流通梗阻问题的有效通道。丹凤峦庄养鸡青年方言、秦岭牛伯伯特产馆、商州土蜂蜜、镇安山地农产品等卖家成为商洛首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试水者,获得了可观的销量和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体农户和青年创业者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纷纷将目光瞄准了网络卖售。成立不久的市电子商务协会也开始运作,旗下的创业会员越来越多,每天销售额都在不断上扬。
合理引导占市场
商洛农产品集中触“电”,成为当前的一种创业潮流。“百轲争流、千帆竞发”,短期内跟风式的触“电”必将会使创业者之间无序竞争,从而对地域农产品外在声誉可能造成新的伤害。创业者自身需要挖掘自营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精心策划,宣传推介,理顺包装、仓储、物流等渠道,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逐步腾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式才是王道,应该得到政府大力提倡。
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支持鼓励。电商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运作模式,涉及互联网、市场营销、媒体传播、组织管理等多种学科知识的交集融合。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此类知识的传播培训。邀请电商专家通过专题报告会、研讨会、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会诊和推动商洛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普及传播农产品电商运作知识,为创业者提供多门类、延伸性咨询服务,主动打通政府孕育和服务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核桃、板栗、生猪、山羊、土鸡、蔬菜、香菇、木耳等商洛特色产业“八大件”品牌的“微”营销。
主打生态赢市场
我市地处大秦岭中央公园核心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独特的区位和生态条件,赋予了地域农产品良好的生长环境,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品牌塑造提供了天然、有机的地理优势。全市境内遍生的各类农林特产多达260余种,产地优势为商洛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提供了最为核心的优势竞争力,这也将成为电商平台上商洛特产最有价值、最具卖点的部分。
主打生态牌,重点抓好农户在农产品的选种、种植、采收、服务、运输、包装、流通等7个产业链关键过程。对每个环节陆续采取云数据实时跟踪检测,运用数字标示网上追溯系统,让网购者直接追溯,体验农产品从播种到成长、管护、采收、物流、食用的整个完整过程,增加产品品牌信任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信赖度。
目前,商南清茶、洛南豆腐干、山阳核桃糖等地域生态品牌农产品风生水起、名扬千里,备受消费者关注、追捧和喜爱。这一点就充分说明建设地域生态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