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中关村,东有百脑汇”。百脑汇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在个人电脑飞速普及的10年中,这里门庭若市,然而,黄金时代结束得却如此之快。有分析认为,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兴盛,是传统电子卖场没落的原因,但不少人更认为,是顾客的长期购物体验不佳造成了传统电子卖场衰败……终归而言,长期主推“柜台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断送了百脑汇等传统电子卖场的前途
电子卖场的价格竞争是竞争方式中较为低层次的竞争,导致商户不能以品牌的塑造、服务的差异化来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可以说,商户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也是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
继中关村e世界后,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7年的老店百脑汇也于日前闭店,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卖场走向没落。尽管实体零售业者采取了多种方式促销,然而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实体业者越来越陷入尴尬境地。黄金时代已过,传统电子卖场将何去何从。
现象:难以撕下固有标签
继中关村e世界关门后,在京经营17年之久的百脑汇也悄然关张。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百脑汇门店招牌已被撤下,取而代之的则是物业新的招租广告。
在70后、80后、90后的记忆里,当年与电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多跟“攒机子”有关。2000年前后,“攒机”已是全国最流行的词语。当时,在老百脑汇一楼扶梯旁的商铺,位置绝佳,早上9点一开门,人就爆满了,周末根本走不动。要是赶上开学旺季,一个门市一个月攒的电脑,相当于很多外面公司一年的销量了。
当时的百脑汇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困境,远离IT传统圈中关村,能否吸引大量客流成为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有利的条件是,附近是重要的使领馆和住宅密集区,高收入人群比较多,购买能力比较强大,这是当年百脑汇当时具有竞争力的地方。
曾有统计数据,从1999-2009年10年时间里,中国用户群体中的台式电脑数量从160万台迅速增长至4500万台。“攒机”被视为电脑在中国普及的动力之一。这10年,也是像百脑汇一类的数码大卖场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是,如今,一切都已经变化,“西有中关村,东有百脑汇”的说法,在今天几乎不再成立。曾辉煌一时“高大上”的攒机大本营,如今沦为惨淡经营甚至难以为继的低端“柜台经济”。这两个卖场的关闭,见证了IT电子大卖场的兴衰转折。
深究其关门的原因,因诸多历史发展因素,百脑汇被贴上定位不高、卖场中商品同质化严重、商品掺杂大量水货、假货的标签,而“黑导购”的存在则让百脑汇标签再次被染黑。固有标签的存在让百脑汇转型频现尴尬,甚至止步不前。
百脑汇不是唯一一家结束经营的电子卖场。北京电子卖场业态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2011年中关村电子卖场进行了最大、最彻底的业态调整,结束了疯狂扩张打造高端卖场。
记者走访了鼎好、海龙、百脑汇3家卖场,昔日的热闹已成过眼云烟。曾经租金为中关村之最的鼎好,目前腾空了一栋楼;与鼎好仅有一街之隔的中关村e世界已关门谢客;靠近地铁站的海龙门口仍是大批拉客的导购。问题:恶意竞争输给电子商务
为何红火一时的电子大卖场都纷纷悄然关张?
近几年,暴利、假货、黑导购却成为中关村、百脑汇一类卖场挥之不去的印象。不少商户都认为,电子大卖场经营不善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电商的崛起,典型是淘宝和京东,分流了部分客流;二是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三是本身的产权复杂,导致经营乏力。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在京经营多年的百脑汇电子卖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内的商户差异化并不明显,竞争仅能依靠低廉价格维持,这便导致商户必须利用导购揽客的形式增加更多的销售额,“黑导购”获得生存空间。赵萍表示,电子卖场的价格竞争是竞争方式中较为低层次的竞争。因为商户不能以品牌的塑造、服务的差异化来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商户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也是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卖场中的商户都表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是生意越来越难的原因,“竞争太激烈了,整楼有好几百家大大小小商户。由于竞争关系,产品价格趋于透明化。装机利润迅速下滑,装一套机器由之前能挣500元下滑到挣100-200元,除开人工和房租成本所剩无几。”
北商商业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赖阳认为,电子卖场业态与零售业类似,品牌商的线下商铺转型为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卖场衰落是业态发展趋势。
电子卖场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存在并发展至今的意义,但在赵萍看来,电子卖场主营3C类产品,该类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更适合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伴随着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的加速布局,电商在品类、配送上门、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超越实体电子卖场,这也导致了百脑汇等电子卖场人气下降甚至关店局面的产生。
出路:卖场商户齐转型
值得玩味的是,记者走访发现,老百脑汇斜对面的百脑汇北京旗舰店却是人声鼎沸。新百脑汇副总高先生表示:“我们的管理、服务、形象是核心竞争力,业态调整也在规划中,将来也会顺应时势,做餐饮、运动品牌、体验店一体化的综合电子商场,但仍以IT产业为主。”高先生表示,电子商城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支持业态良性循环的核心。目前,新百脑汇只能接收老百脑汇10%的客户。
同样是电子卖场,为何一街之隔的百脑汇旗舰店依然如火如荼呢?
原因在于百脑汇北京旗舰店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呈现了诸多改变,一方面随着顺应历史潮流,从传统卖场迈向复合型卖场,除了改造了原有的商场各楼层格局,增加了更多大型体验店面,引入了各式餐饮以及联通移动营业厅的进驻,使得消费者有更多休闲娱乐以及购物空间,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一方面,百脑汇网站经过2014年的全新改版,开始以线上商场助威线下销售,同时增加了百脑汇官网手机版,场内商家除实体店外,纷纷参与百脑汇线上宣传,消费者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同时还能光顾到百脑汇商场中的产品,享受购物的乐趣与便利。
相比之下,两个百脑汇的不同发展结果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衰落的电子卖场亟待转型,转型不仅仅是卖场生存之道,也是商户的法宝,曾经压垮电子卖场的线上渠道成了救命稻草。据了解,一些商户推出微店和淘宝店销售商品。赖阳表示,电商将生产商和消费者直接串联起来,代理的作用被弱化了。利润透明化使过去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行为逐渐减少。
比起传统电商,由实体店经营的电商优势在于专业性强,上门装机和售后服务是传统电商无法提供的。一些商户已经自发地组织成团体,进行电脑售卖维修的O2O服务。根据商户的介绍,维修服务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现在的游戏发烧友大多不买品牌的账,而是自己攒机,水冷和固态硬盘是标配,但装机并不简单;虽然电脑已经很普及,但基本保养和维修对于女性仍是难题,仅风扇清灰这一项业务就有不少需求。
目前,这些已经转型的商户只是通过QQ和360的同城服务平台做生意,微信服务平台正在筹备当中,将来很有可能建立手机APP和网站,走上真正的O2O之路。
对于电子卖场而言,体验功能将被品牌商的线下体验店取代,加强额外服务或成为电子卖场商户的自我救赎之路。在赵萍看来,未来实体电子卖场一方面会选择增加体验业态,向购物中心方向转型,增强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也要主动转向线上,加强电子商务经营。据了解,目前百脑汇已经上线官方电子商城,但只支持线上了解产品信息,并不支持在线购买、支付。不过,此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及腾讯将对百脑汇进行投资,各方已进入谈判阶段。
时至今日,虽然该战略投资依然没有后续进展,但百脑汇在去年末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百脑汇宝”,主推线上支付也算是百脑汇转型路上的又一重大动作。
2000年前后,“攒机”已是全国最流行的词语。当时,在老百脑汇一楼扶梯旁的商铺,位置绝佳,早上9点一开门,人就爆满了,周末根本走不动。曾辉煌一时“高大上”的攒机大本营,如今沦为惨淡经营甚至难以为继的低端“柜台经济”。本报记者晁大治/摄